甬水桥 接着往南,便可以看到一座高大的石拱桥,东西横跨南塘河,全长有20多米,单孔跨水近8米,颇具气派。这就是著名的甬水桥。甬水桥初建于北宋元符三年(1098年),初名夏家桥,明代才正名为“甬水桥”。李文国说,他查阅了民国版的宁波城厢地图,发现甬水桥在当时用“下驾桥”之名标注的。大概是夏家桥的谐音吧。不过,民间盛传,宋高宗避金兵逃难明州时,曾在此停下銮驾。这亦是一说。甬水桥桥顶中心嵌有一块保存完整的正方形荷花石板,寓意“脚踏莲花步步高”。桥身是用规整的条石垒砌而成,弧形的桥洞四壁光滑,从远处看,好像半规皎月近映水面,极富韵律之美。很有趣的是,桥洞两侧各有一对龙首作翘首状,雕刻精美,栩栩如生。龙为水族之首,能震住水怪,保护桥与行人的安全,所以龙的形象一直被造桥者所采用。古时,南塘河上的航船十分热闹,民国时期有一个统计,说南塘河上每天上、下午各有22班航船从甬水桥下经过,每次经过都各有乘客上上下下。只是现在,我们站在甬水桥边,却只能遥想当时的繁华了。 关圣殿、永善亭和长春塘 在甬水桥边,有一座已经破败的关圣殿。大门临街而设,有着100多年的历史。清末、民国时期香火旺盛,这儿交通便利,民居很多,曾经是南郊路一带民间集会、议事的场所,若逢庙会,那更是热闹非凡,院内搭戏台,好戏连日。后因历史原因,日渐衰落。在其不远处,本来还有座永善亭,结构完好,清光绪年间遗存。路人走到这里便会在凉亭里歇脚小坐片刻。如今,这座亭子被整体拆卸,并马上将重新修复。同样不远,还有一座长春塘遗址。长春塘,是宁波抵御江潮的第一要塘。就像一条巨臂,独拒大江巨流而保南郭一片安宁。据说,在明万历四十六年前,这条重要的长春塘却一直是一条泥塘,因此水泡浪激,经常坍坏。这一年,鄞县的县令沈犹龙将它改筑为石塘,这就大大提高了长春塘御潮拒水的能力。此次重见天日的长春塘将受到重点保护,被用玻璃罩将长春塘盖上,让市民能看到几百年前的水利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