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茂记 袁牧之故居的南边,就是同茂记。让人疑惑的是,在同茂记的大门上,“官记酱园”四个大字赫然在目,比它的店名“同茂记”更是显得底气十足。“官记”二字,说明它不是兼打酱油的杂货店。官记是经过地方盐运司批准,衙门发牌的,又称官酱园。在以前,制酱用盐,酱可代盐,盐是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控制很严。同茂记创建于民国初年,据说当年和楼茂记齐名,是典型的前店后坊格式。遥想六七十年之前,这里的店堂,前面设一只角切形的柜台,柜台后面是一排酱油坛子,坛子上面的货架,花花色色的摆放着锡瓶、饭盂、青花瓷坛或者广口玻璃瓶,里面是茴香、八角、桂皮、大料、白药、酒曲这些调味品和发酵材料。酱油坛子用荷叶埕头泥盖住,或者用土布包砂泥的盖,柜台上常常放一本账簿,一副笔墨,一面算盘,常年趴一个精神萎靡的老伙计,双手捧头托腮。店堂里客来客往,好一派繁华景象。据说当年院子里光是盛酱油的大缸就不下几十口,很多上海客户还慕名前来采购。 袁氏家族居宅建筑群 再往南就是袁氏家族居宅建筑群了。这个袁氏可不简单,最早可以上溯到袁燮,南宋明州“淳熙四先生”之一。他担任过南宋的礼部侍郎、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副部长兼国立大学校长。袁燮的第二个儿子袁甫,南宋嘉定七年(1214)中了状元,这可是宁波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这之前,宁波有过张孝祥(1154)、姚颖(1178)、傅行简(1202)三个状元。袁甫后来也官居中书舍人兼国子监祭酒,最后官终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袁甫一生中做过两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修葺庐山白鹿洞书院,又创建贵溪象山书院,那是中国的两大著名书院。南门袁家的辉煌远不止此,著名于历史的就有光禄大夫袁毂、太师越国公袁韶、太师卫国公袁升、朝议大夫袁灼等等,不胜枚举。在这些庞大的建筑群中,不但有祠堂、院落,甚至还发现了一个学校——袁×小学。是袁家还是袁氏,现在已不可考证。文保专家李文国说,这幢小学建筑将在此次改造中保留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