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明处,打渔的“猪槽船”在荡漾
 称“天下第一”的木栈桥,人们在暖暖的夕阳里悠闲穿过
在秋风微抚的夕阳中,在据说是世界上最长的木栈桥上发呆,极目远望,是一片看不到边际的黄澄澄芦苇和菖蒲。几只猪槽船穿梭其间,摩梭姑娘动听的山歌随风儿吹过,荡气回肠,心旷神怡…… 这可是梦中的仙境?!芦苇,菖蒲在碧蓝的水中漫漫摇曳,清澈的湖水下面长长的草叶扭动着妖冶的身姿。小鱼虾在水草间追逐,嬉戏,它们不会因为你的到来仓皇离去。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分不清是湖里有天还是天上有湖。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数十万只丹顶鹤、海鸥等都一起飞回来过冬,这里便成了一片鸟的海洋。也许泸沽湖真是人间的天堂,瞧这些不远万里飞来的鸟儿,令人不得不佩服它们对幸福孜孜不倦的追求。此刻,我更愿是一只鸟或者一条鱼,没有尘世的种种辛酸苦乐,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草海湖畔。多情的山歌唱得人心神荡漾,风带着芦花香味吹得人心醉情迷。这番景致,这般神韵,在作家的笔下见过,在画家的画上见过,却没想到在人间真有此天堂! 湿润的阳光落满程车,幽谷里飘散一地的落红,掩饰不住天与水的灵动与珍藏,让去泸沽湖的路上充满了久违的温暖,弥散出无尽的芬芳。
 勤劳的摩梭渔哥驾着小舟开始了新的祈望



滇西北幽深的大峡谷包藏着满湖清澈的民俗,每一支民谣都荡漾着水一样无处不在的温情与挚爱,围坐在湖畔的朴素的木椤房与湖心的岛屿一起默念着不老的誓言,守望着永不分离的感动。 我与黄昏一起走进泸沽湖的草海,凝望村舍与湖泊依依相伴,仿若凝望一对恋人在夕阳下、烟波畔一起度过的一段柔美时光。湖畔横着几只古老的猪槽船,村庄生活就这样在水的闪光中一茬又一茬地生长,生长着一种鲜嫩的、五彩的日子。海鸥和野鸭,眷恋地成群飞舞,湛蓝的天空因此显得无比高远与空灵,划过的羽翼,扬起晶莹水珠一样的吉祥和美好祝福。空气中弥漫的酥醴玛酒的醇香,让一切仿佛带着午后微醺的惬意。背水的姑娘,不经意间已走进了黄叶飘扬的诗,长长的百褶裙流动着山水给予的温柔岁月,艳丽的腰带编织着绿树鲜花的青春年华,那高高盘绕的长发收藏着一个个甜蜜的夜晚,那水波样的黑眸荡漾着爱情的企盼与幻想。于是,露珠闪烁的夜晚,花楼上独特的“阿夏”婚姻,一种母性崇尚的美德,一种爱情至上的单纯,在摩梭女性的命运中,交给水的陪伴,安祥如一枚水上的月亮,温柔地映照泸沽湖一草一木的沧桑。于是,泸沽湖,在桨声里摇荡出女性如诗如梦的江南。

湿润如水的方言丝丝缕缕飘散在泸沽湖的上空,一个从鱼网里打捞出来的传说,让摩梭女子用尽一生,动情地吟唱心中膜拜的格姆女神,当远方前来幽会的情人离去,格姆女神的泪水滴落在马蹄印中,那悲伤的哭泣,让思恋的泪水蓄满了整朵蹄痕。从此,泸沽湖便在人们的心里深嵌着爱情的意像。夕阳圆润,夕阳桔红,就像一滴久浸思念的苦泪,向着湖水圈阅的一川故土滴落。木椤房的窗口垂挂着串串民谣,浸染着水光的滋润;湖深处摇桨的少女,在情歌里,羞红了水灵灵的青春,清纯的目光如涟漪般荡漾开去,一圈一圈,醉得一群群异乡人心驰神往,留连忘乡。湖光恋着山色,情歌暖着心灵,在花楼的歌声里,在日暮与清晨,守望和回望的,是心灵的牵挂。
 夕阳西下,古老的独木舟也歇息在草荡



弦月落泊,一只孤独的瘦鹤,一身洁白,泅渡爱情的岛屿,摸索着一道道古旧的木门,在一声声凄凉的清唱中,在一片芦苇的金色的宁波里,为长久的等待吹熄了那盏残灯。这是一个鸟语花香的夜晚,月光照亮所有水上的波纹,那瓣海藻花载着的,依然是那只芬芳了数十年的蝶。波光粼粼,月色如玉,有人在水天之间演绎着一幕人生的离合悲欢。



在南方以南的山峦上,泸沽湖是高原上的柔情水乡,因为一个母系家庭中一群朴素而深情的女子,因为一个部族里的信仰和固守,因为一院典雅而陈旧的木椤房屋里那永不停息的火塘,却用一种古迹般的厚重情髓书写着诗画典籍,自然地陈列在一间间古老的母亲屋里,一幢幢飘香的花楼上,一院院香烟袅袅的佛堂中,把世代相传的歌谣唱成一首首生生不息的宿命,水在岁月中流淌过寂静的土地,遍野开放的是鲜花和牛羊,那靠水而居的民谣,传唱了一代又一代,那围绕着篝火的舞蹈,一双手紧握着另一双手,紧握着一个民族的力量,让湖畔的一块平地颤动着一个个不跳动的音符,把一种古朴的生活舞蹈成浪花四溅的美丽。 在泸沽湖的夜晚,我静静地坐在沾满月色的时间里,灵魂的血液,红过一片季节的山野,一豆烛光,照见在酒香中流浪的诗句,你说,你要把禁锢已久的形骸弃置于荒岛,让洁净的湖水,漂洗你诗意铿锵的骨头。因此,我仰望着那座格姆女神山,仰视着那只在灵魂栖落的岛屿上孤寂地飞翔的白鹤,那双闪亮在我眼中的翅膀,照耀着一个幽暗无涯的心灵在湖水中沐浴月光。

一、海殇 到过泸沽湖的人,如果你没到位于四川省界内的万亩草海,也许就还说不上真正去过泸沽湖。那被专家们称为生态湿地的草海,里面生长着近万亩的芦苇和各种各样的水草,数百种鱼、虾和水鸟,它们形成了一个自然的生态圈,成为泸沽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近万亩的自然生态湿地,它的形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自然传承,而是经年故事的累积。 早先的泸沽湖草海,人们并不知道它有多重要,只知道它水草茂盛、鱼虾成群、群鸟纷飞。那肥胖的鱼儿打来一时也吃不完,就把它腌制成摩梭有名的食品——酸鱼,调皮的半大小子们跑到湖里不到半天就能捡回一帽子的鸟蛋,煮土豆一样的煮吃了,更有甚者,在冬季水草枯干点火就燃的季节里,放把火过去,然后去捡那来不及飞走的已被烧熟的鸟儿。

然而,这一切都在那个“围湖造田”的日子里终结。美丽的泸沽湖草海,一遭被放火烧光了水草,造成了所谓的水田。然而,违背自然规律一定会受到惩罚的。被折腾成烂泥塘一般的草海显然不是种植水稻的“良田”,美丽的泸沽湖草海从此就与杂草为伴,几近毁灭。 吃尽了苦头的人们终于明白破坏生态是要付出代价的,也知道了保护自然的重要性。近年,当时政府决心再造万亩草海。经过多番研究和考虑,从泸沽湖的其他水域引来侥幸成活下来的芦苇在原草海区域进行大量栽种,派专人前往白洋淀考察并引进那里的优良芦苇品种。 作为泸沽湖景区的主管部门凉山州泸沽湖旅游景区管理局,将草海的生态恢复纳入了自己的重要工作日程。拨出专项资金培植草甸,进一步恢复草海的原始风貌;确定专人负责,坚决杜绝电、毒、炸、捕野生动物的行为;规划合理割草区域,使草海生态有序发展。 有付出当然就会有收获。受到人们悉心呵护的草海,芦苇长得半人高,鱼虾繁茂,丹顶鹤、绿头鸭、海鸥等成千上万地飞了回来,和善良友爱的人们共同谱写了一曲生态歌谣。 二、海潮 草海青了,鱼儿肥了,鸟儿也飞回来了,一个梦幻般的草海湖正在形成。然而,世代都已经习惯敞养牲畜的摩梭人的牛、羊、猪、鸡、鸭等依然日复一日地到草海中自然放养,人们到草海割猪草、牛草,湖畔的庄稼地、鱼塘等也在桎梏着草海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人们日渐热爱旅游,并钟情于泸沽湖的时候,如何建设一个山美水美到处都美的泸沽湖就显得尤为突出了。 极其幸运的是,就在这个时候,国家决定在长江中上游实施“天保”与退耕还林两大工程,其尾水流进雅砻江最终注入金沙江的泸沽湖刚好位于这一区域。在凉山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盐源县委、县政府争取到2万多亩的退耕还林工程。从2001年开始,盐源县委、县政府开始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动员农民将地退耕,在地里种上核桃、花椒、板栗、竹子,还泸沽湖畔一片林木深深、芳草萋萋。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要让湖边的人们真正接受退耕还林,还有一条漫长的道路要走。首先,湖畔人家习惯放养的鸡鸭牛羊猪,不但会将退耕还林的树苗踏坏,同时他们还把幼苗当“美餐”啃掉,令泸沽湖畔林深草茂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然而畜牧业又是湖畔上万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叫他们不养牲畜显然是不现实的。结合实际情况,当地有关部门在组织退耕还林时又大力推行了一条措施:那就是在退耕还林的地里同时栽种牧草,用这些牧草来喂养牲畜。 三、海韵 草长莺飞鱼儿肥的泸沽湖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