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特纳霍拉小镇因为圣芭芭拉教堂等建筑被列入世遗。这里使游人趋之若鹜的,却是另一座位于塞德莱茨(Sedlec)区的教堂Ossuary,它外观看起来实在是太不起眼了,可它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知名度很高。
它就是大名鼎鼎的人骨教堂。人骨教堂这个创意实在特别,从前只听说捷克、葡萄牙以及奥地利有人骨教堂,以后说不定这样的创意会越来越多,起码节省了好多墓地的占地,对活着的人来说,也节省了好多开支。这个理念引进中国,会不会改善死不起、抢墓地的现状呢?
人骨教堂的前身,是一座修道院。13世纪Sedlec地区的修道院院长亨利,奉波希米亚国王奥克塔文二世之命,前往圣地耶路撒冷,带回来的一把泥土就撒在教堂周围的墓园里,认为埋骨于圣土就可上天堂的信念,吸引了波希米亚地区,甚至中欧富豪纷纷将此地视为身后最佳福地,Seldec因而远近驰名。后来的黑死病、胡斯战争造成了大量的死亡,墓园的规模也因此扩大。15世纪间,受限于墓园容纳,修道院计划另外兴建一座礼拜堂来容纳百多年来荒废的遗骨。神学家表示,天主教视死亡为神圣的事,死后将尸身献给上帝,象征无上的赞美,故“人骨装饰品”不值得太惊讶。这座教堂平常不对外开放,只在每年的11月20日才让一般民众入内祈福。
教堂入口处有用120多块人骨做成的蜡台,天花板上铺的是四肢骨,墙壁上的花纹也用人骨装饰,神坛由不同大小的人骨堆砌而成,图案则由肋骨镶嵌。在这里四处可见十字架、王冠、垂带等装饰,均由各部位的骨头拼凑而成。令人惊奇的是这些骨骸均是成年男人,上面有钉眼和被刀剑刺过的痕迹。
其实这座教堂非常小,两三分钟就可走完。但这些别出心裁的人骨艺术,不由得让人驻足细赏。想想看,这么多人的遗骨集中在这个教堂中,该是怎样让人震撼!
几万副经过消毒和筛选的骨头,大小相同,被细致地用来砌成烛台、祭坛、圣杯、门楣、拱门、吊饰甚至十字架。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教堂正中央那盏由人体各部分的骨骼造成的“人骨吊灯”——以腿骨组成主架,下颚骨串成挂帘,主架又分成8个腿骨灯架,撑着一块块排成圆形的盆骨,上面又各自端着一颗充当烛台的头颅,外形独特,又仿佛附着死者的灵魂,邪恶诡异中带着点慑人心髓的华丽。
去之前,看过别人拍的人骨教堂照片,总感觉阴森恐怖。很奇怪,真的走近这些人骨,丝毫没有觉得恐怖和害怕,反倒像欣赏一件件艺术品。我甚至有心情去观察阳光穿透过窗子照在一排排头骨上、墙壁上留下一串黑色的骷髅影像。
我喜欢这个人骨教堂,它让生死回归到了本质。
无论今后高贵还是卑微,我们都是这样赤裸地来到世界。
不管生前贫穷还是富有,我们都是这样平等地去见上帝。
![]() ![]() ![]() ![]() ![]() ![]() ![]() ![]() ![]() 银色小镇
走出人骨教堂,我们赶去小镇。我说这里是银色小镇,是因为这里出银子。其实小镇古特纳霍拉曾经并不小,中世纪时,它曾经是仅次于布拉格的第二大城市,位于布拉格以东60 km。这座曾经因为银矿而发展起来的小城,最终也因为银矿枯竭而衰退。但如果你来到这里,老城里如今依旧能看得到财富的光芒:雄伟的圣芭芭拉大教堂、豪华的贵族官邸、华丽的中心广场,都昭示着这个小城辉煌的过去。
圣芭芭拉是这里矿井工人的守护神,所以教堂以此命名。教堂内精彩的玻璃窗绘画,强烈地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这些绘画并不是彩色玻璃马赛克,而是用油彩画在窗子上的。因为经费问题,教堂历时200年才建成,其后也在不断翻新,所以虽然教堂整体风格是晚期哥特式,但内部的绘画、雕塑、小礼拜堂,拥有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烙印。因为这里曾经是银矿工人的教堂,所以,教堂内部不仅有先知圣人的雕像,也有银矿工人、铸币工人的雕像。
相比于教堂的肃穆,小镇的现在似乎非常安静而平和。正值中午,小镇的街巷中,行人寥寥,虽已是秋天,但正午的阳光依旧有些强烈,巷子中,一间间小店,懒洋洋地半开着门脸。最热闹的,当属餐馆了,有的甚至人满为患。我们随便找了一家餐馆,坐在院子里,一边吃饭,一边闲谈、一边听着当地人高谈阔论,虽然听不懂,但那样的情景令我们分外愉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