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古镇:寻一段廊桥遗梦 摄影/文 李春锋
一直很想去这样一个地方:有古桥流水,有袅袅炊烟,有深厚的文化,却还没被世俗的人流践踏。可以倚在桥头听听村里的故事,可以远望斜阳看着老牛回家。终于,有个地方圆了我这个梦,它就是泰顺。 泰顺位于温州境内,与福建仅一山之隔,属浙南山区,也是著名的浙南大温泉的所在地。境内山高路远,光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79座,因此自古就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说法。历史上,许多名人贤士为了躲避祸乱,陆续迁居到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众多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山区田园文化,而泰顺的廊桥则是洞察泰顺文化的一个窗口。在泰顺,年代悠久、造型优美、结构精巧的廊桥,大约有200座之多。其中保存完好,至今依然担负着行路作用的也有几十座,堪称“世界廊桥之最”。 “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历史上的泰顺,村落分散,交通偏僻。人们出外行走十几里都难以见到人烟。按照泰顺先祖们的“交通规划”,在相隔一定里程的大路(石砌路)边上,要建上一座供人歇脚的风雨亭。而桥上建造屋檐,不但可以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袭,而且起到风雨亭的作用,其中有的廊桥还有供人暂居的房间。 泰顺民间桥梁数量众多,结构类型多种多样。据《泰顺县交通志》记载,到1987年底,全县现存桥累计958座,有“中国桥梁博物馆”之称,其中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木拱廊桥6座。即泗溪姐妹桥、三魁薛宅桥、仙居桥、筱村文兴桥、三条桥。 泗溪姐妹桥是泰顺造型最佳的木拱廊桥,飞檐翘角,雄伟壮观。桥下溪水潺潺,清澈见底,远处一抹远山衬托着泗溪姐妹桥更加秀美、轻灵。中国科技史话丛书《桥梁史话》视之为全国桥梁典型之一。泗溪镇的姐妹桥的其中一座叫溪东桥。溪东桥是叠梁式木拱廊桥,溪东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桥由二层拱骨相贯而成梁架上建长廊式桥屋15间,中间三间高起为楼阁,两头翼角飞挑,斗角绕云,青龙翘须,颇有吞云吐雾之势。 溪东桥距北涧桥约一里,因横跨东溪而得名。桥的另一侧是一抹远山,近处是两座较高的山峰,一为狮子峰,一为将军峰。据当地人讲,此桥及周围环境正处于“将军逗狮”的风水模式。在这远山的衬托下,溪东桥更显秀美、轻灵。另一座叫北涧桥,建于清康熙十三年,桥面呈曲拱状,上建桥屋17间,正中三间突起成二重叠檐,四翼高翘呈大鹏展翅之状;桥头两侧各建有厢房数间。北涧桥外形与东溪桥类似,但北涧桥是一个建筑群,桥头有几间民居古宅和它相连,尤其是这棵千年古樟,秋天的时候叶子呈红色,与廊桥遥相呼应,美不胜收。 在泰顺众多的廊桥中,木拱桥以其梁木穿插的特殊而巧妙的结构形式,在中国桥梁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这种结构,使较短的梁木构件,以剪刀叉穿插挤压的形式,横跨较宽的水面,十分稳固。犹如长虹横跨两岸,壮丽可观。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采用的就是这种木拱桥形式。 泰顺山区的复杂地貌,使得这里因地制宜而营造廊桥得到了较完整的保存,别具天然风韵。廊桥古朴不乏刚健,简洁隐显灵气,虽藏于深山丛岭,又不失张扬气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