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可看的东西很多,绝大部分都具有不可多得的特色,卡帕多奇亚(Cappadocia)因火山造成的特殊地质、地貌算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
卡帕多奇亚有一个交通不太方便的景点:伊拉啦山谷(Ihlara Valley)。这个山谷如同一个下陷的隧道,感觉是在逐渐向地心中走去,这和平时所见的两边高山的山谷不一样,根本感觉不到这是走在一个海拔一千多米高的安纳托利亚高原上,像在走进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一个岔道上。越走越低,正担心如果有一股洪水飞将进来的话会处于很尴尬的境地时,眼球被吸引住了:峡谷旁边竖立着一束数百个粗壮的石笋,有的瘦瘦尖尖单个长在外面,有些一捆捆相互拥挤地靠在一起,都长着一个尖尖的脑袋。
能长出这般奇怪模样的地方大都会得到人们较多的关注,即便是在十分远久的年代也如此。眼前这个长相怪异的地方不但早就被人们相中,而且赖着就不走了。赖着的方法也有些特殊,不是在旁边就近盖房子,而是在那些圆鼓鼓的石笋上开个洞,一家老小,甚至亲朋好友通通住在里面。有些石笋很粗大,一二十米高,顶上尖尖,如同上帝给人们浇铸好的房子毛坯,就等待人们来完成下一步,挖挖空,开些窗门台阶,甚至雕琢些桌椅家具,就是一栋栋冬暖夏凉经久耐用的房子。不要说是在远古,即便是在今天,能拥有这么一栋房子可挑剔之处也不多了。结果这些空了心的石笋成了一大片石头庄园,有厨房、储藏室、卧房、活动室等等,简直是应有尽有。
这里的火山喷发的岩浆叫做凝灰质石块,有气孔比较松软。奇怪的是还形成一些很奇特的造型,有的形成伊拉啦山谷口上那些石笋,还有一些有如蘑菇、烟囱等等怪形状,有的还裂开成峡谷。更有意思的是这些质地不松不紧不硬不软,无需太坚硬的工具和太大的力气就可以挖洞,而且还柔软度适中,不轻易倒塌。再加上这块土地上又住着一拨很早掌握炼铁技术的聪明人,所以人们早早地就利用这里的特殊条件,发明了一种消减法建筑工艺,即挖洞,享受着冬暖夏凉的住房待遇。至于躲避野兽袭击、强盗抢劫、宗教迫害等等也都是住着自然资源利用的再开发而已。不得不赞叹的是人们对这自然资源的巧妙利用,甚至让人嫉妒。
现在似乎已经很难判断究竟是些什么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在这些石笋里挖洞、居住。有一个比较确定的说法是,这些洞穴曾是基督徒躲避罗马迫害的场所。由于这个缘故,这些建筑群中,还有一些独特的“建筑”——教堂。这些在石头里挖出来的教堂,现在或叫“岩洞教堂”,或叫“独石教堂”,反正已成了一个既有自然奇观又有文化内涵的重要景点。独特的教堂不只是在这片石笋里,沿着这个峡谷里有许许多多的岩洞和教堂,甚至在整个安纳托利亚高原中部地区上千平方公里范围内,能长出这类石笋的一大片地区都有类似的“教堂”。
虽说这是在峡谷中,但还不是峡谷底,这些“建筑”有时还沿着峡谷坡壁节节上升,在一些地方还能看到峡谷外面的那座HasanDagi雪山,有一些角度还有相当不错的景致,不憋屈,没井底之蛙的感觉。
伊拉啦山谷不是卡帕多奇亚的中心地带,甚至也不是其中的一个热门景点,其原因可能是这捆石笋还不够壮观,像是上帝不小心随意撒落的一些边角剩余,离卡帕多奇亚的中心地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相对交通不算方便,再加上内部景点比较分散,除了眼前的这捆石笋外,还有许多石窟、教堂都散落在这下面的十多里路必须步行的峡谷中,其游览方式很花时间。
卡帕多奇亚的旅游重镇名头主要是靠 “仙女烟囱”获得的。仙女烟囱是英文fairy chimney的直译,也有译成精灵烟囱的。“仙女(精灵)烟囱”这个中文名在中国是否有知名度不太清楚,但它的英文名“fairy chimney”在国际旅游常识中广为人知。
其实,所谓仙女烟囱,就是那些耸立着的“石笋”、“石山芋”,只是这些耸立物的造型更为奇特一点,不是尖头或圆头,而是头上有个宽沿小帽,像烟囱的防雨盖,或美女的太阳帽。据说这是由于差别风化形成的(上面的“帽子”比下面的身体更坚硬)。正是这点区别,其身份地位就与其他截然不同,凡来到土耳其、到了卡帕多奇亚的游客,都不愿意错过瞻仰尊容的机会。这个地球上石头多了,石林石笋成片成片的,唯独这几块石头独特,根本不用担心有冒充者,一旦出现在画面上,就知道只有在地球上的这个小点上才能看到。
一开始接近仙女烟囱就有异样感。在一片荒原上一个突兀地耸立着一枝带着帽子的烟囱或者说是蘑菇,那完全是平地拔起,有二三十米高,底部直径十来米,中部有三四米,头顶上戴着一顶颜色偏深的“帽子”。转弯后看到了一群时,真是不小的惊叹。也曾经探访过一些奇山异石,云南石林、广西桂林、越南下龙湾、湖南张家界等这些地方的石头都能称绝,但眼前这些“仙女”似乎更奇更美。
天下竟然有这样的奇怪物!地上孤零零地长出石柱的地方不少,可这里的柱子不单纯分节,不同的节段分别是不同的材料、不同的造型和不同的颜色。面对这些怪物,一些初级的地质知识根本不管用,什么火山喷发、风化、脱落等等没有太多的说明空间。最为醒目的就是一个单一石柱上竟然长出三个蘑菇头,一根石柱上长出一个蘑菇头,加点想象就可以被看作是一位戴草帽的美女,长出了三个脑袋、戴了三顶草帽,如一个身子有了三头六臂,那只能被视为仙女了。
这里的“仙女”很多,黑压压一片,还都长得不一个模样,胖瘦高低,仪态迥异,凡人来此探访也就不能一目了然,得来回走走,仔细观赏,再评头论足。
有幸找到了一个钻进“仙女”肚里的机会。不知什么原因,这些“仙女”没有像土耳其其他地方那些石笋、石山芋被普遍地开膛破肚搞得惨不忍睹,外壁上甚至也很少人工挖的半深不浅的鸽子巢,真怀疑这是不是出于当地居民的怜香惜玉情怀。这是在略微深入“仙女”群中一位大个天仙,不仅脚跟宽硕,身子也很粗壮,头上有两个半脑袋,因为有两个脑袋连体。更特殊的是这里没有落地门,要上去先登上一个高台后再从一个垂直的小洞钻进去才豁然开朗。上面原来还不只一层,一直可以上升到离地面一二十米的高度,还有小洞口可以向外眺望。要不是练过些身段,想爬上爬下还真不那么容易。
虽然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搬入高楼大厦的大都市里生活,但依然无法否定许多像伊拉啦峡谷这样古老朴实的村镇魅力,它的溪流、小桥、古屋,丛林、洞穴、峭壁等呈现得无比生动;算不上富庶,感觉却是一派宁和、安详的景象。“仙女烟囱”这样的自然村落更是不可多得的独特生存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生活的人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