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宁波装饰网!  登陆  免费注册
  您现在的位置: 宁波装饰网 > 资讯 > 视觉印象 > 正文

穿越千年——戈壁滩的朝圣之旅

http://www.cnbzs.com 2011/12/5 14:59:00 来源: 宁波装饰网 浏览次数 3735 次
    三:莫高窟——千年一叹
    莫高窟,是千年前发出的一个邀请。它深知,自己将是华丽深宫里的主人。
    如今,世界各地的人,从四面八方涌向它,膜拜,悲叹,叹息自己为何总是来迟了半步?没有赶上它风华绝代的时候。
    当年王道士,恐怕也没有想过要做历史的罪人。其实整个中国的贫病极弱,何苦要一个小人物,目不识丁,胸无大志的流亡者承担这罪名呢?他好歹还是辛劳勤勉地陪伴着莫高窟。外国列强的野心勃勃,这个沙漠深处的小人物,如何完全懂得?!于是就这样几十个银元,“卖”出了千卷经卷!所以斯坦因、伯希和们在地下,都还在对这桩好买卖微笑。而那个蒋师爷,厚颜无耻的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了榆林窟的墙壁上,他怕后人们不够恨他!在这个愚昧伴随着无耻的时代,中国的官员们要不无动于衷,要不就趁火打劫。王道士意外发现了藏经洞后曾骑着毛驴,穿越茫茫戈壁,到酒泉和兰州向上级官府奏报,但得到的回复都是冰冷的。在民不聊生的时代,谁还管得了这堆无用的废纸?他从军时的老上级廷栋甚至认为,经卷上写的那些楷体字,还没有自己的书法功底好。进士出身的甘肃学政(相当于今天的省教育厅、文化厅厅长)隐约地感觉到这些文物的价值,但也未曾到过敦煌;敦煌知县汪宗翰的衙门距离藏经洞只有50里,他也从未亲自到现场查看。后来终于引起了京城的震惊,命令押送经卷进京。但在押送经书到北京的途中,无数经卷、绘画就那么散落在了戈壁上,一想到这里心就隐隐作痛。而有幸到了北京的经书,命运也不见得好,被官员入眼的上乘之作,直接就撕下来成为私人所有了。
    这一切致使敦煌遗书,英国最多,法国最精,俄国最杂,日本最秘,而中国最散、最乱。
    敦煌,的确是伤心处!
    站在16、17窟藏经洞外,百味杂陈。
 
    但是,不管多少华美宝物客居他乡,敦煌,依旧是一个梦,遥遥招手。它是一颗心脏,跳动在很多人的心中。
    大概当初的乐遵和尚,也是看到了这招手,“忽见金光,状有千佛”,于是留下来,开始开凿第一个洞窟。
    在千百年的风霜中,有多少人是这样怀着一颗朝圣之心来到这里呢?绵延不绝,无意之为,竟造就了一座沙漠里艺术圣殿。
    巨大的洞窟,漆黑如夜,从底到顶布满壁画,当年的画匠口里衔着油灯的绳攀上洞顶,一笔一笔描绘出色彩饱满,形神具备,风采卓然的画像。这些绘画内容非常丰富,有佛经故事、经变画、佛教史迹画和供养人,多数壁画也关世俗人情,狩猎、农耕、丧嫁、作战等都栩栩如生,建筑、音乐、舞蹈等艺术场景也多有生动记载,所以敦煌又不仅仅是飞天的故乡这么简单,这些壁画是研究中国千年历史的宝库,被称为“世界艺术画廊”,其内容的丰富与艺术水准的高妙,世界任何宗教石窟、寺院和宫殿都不能媲美,它以卓绝的艺术向我们诉说着千年的中国。敦煌的雕塑也极富盛名,有高达几十米的佛像,也有小到几厘米的小菩萨,其造型体现了各个时代迥异的审美格调。其中唐代雕塑最多,达六、七百座,面相丰满、体态安闲、姿势优美、服饰华丽——身饰璎珞,腰系锦裙,笔法极为大气流畅,其中的45窟堪称代表,迦叶气宇轩昂,目光深沉,是世界佛像中的精品。给大多数观者留下最深印象的往往是158窟的睡佛,极有气势,长达16米,表情宁静,毫无烦恼,令观者动情,这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涅槃,他已进入不生不灭的无苦恼的境界。佛的众弟子环绕四周,表情各异,那些在佛涅槃后面容悲戚者都是尚无法充分理会佛陀教义的。而遍览千年洞窟艺术,一个简单的念头,国泰民安时,连艺术与宗教,都是那么气定神闲,细微精湛;而从所绘内容、艺术风格、所用颜料、洞顶格局,又可看出,中原文化与波斯文化、希腊文化在这里融合。敦煌因此被称为是中世纪的博物馆,三种文化的汇流之处。
 
    在文化上,她已经成为世界的一颗奇异之心。
    所以,各种肤色、各种文化背景,在其他领域互相憎恨龌龊的人们都涌到莫高窟、榆林窟,只为这个千年前的邀请,盛世天成,梵音缭绕,在飞天优美的身姿与裙带中,赴一场约会。
 
    可是,古老的洞窟,已经无力承担盛宴。每日游客规定不能超过5000人。之所以将远道奔赴的客人拒之门外,是因为过多的游客,将给这些摇摇欲坠的洞窟艺术带来灭顶之灾,我们的呼吸,我们的温度,以及开门时的一丝阳光,这些最微不足道的破坏,都成为脆弱莫高的切肤之痛。
 
    如何留住这千年前就开始绘制的美梦?如何不辜负这千年前发出的神圣邀请?如何让这梦境延伸到下一个千年?已经称为全世界的心事。
 
    于是世界各地的机构、个人,纷纷赶来救助敦煌艺术,成立了很多研究机构和基金会,但是还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下去。
    敦煌,已经伤心一次。
 
    为这个千年邀请,我们难道只有随风而逝的叹息么?
 
 
    四:锁阳:铁马冰河入梦来
 
    锁阳城,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唐城之一,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城东南约70公里的桥子乡戈壁滩上,始建于汉,兴于唐。大唐时代的重镇,赫赫有名的英雄关,渐渐在沙漠中销蚀,少有人光顾。    那些观光客奔着莫高窟去了,热闹完了,就四散而去。这个唐代遗留下来的最完整的城,终年独对沙漠朔风,一遍一遍缅怀铁马冰河的传说。
    我们这些伴随中国说书、演义长大的孩子,记得到薛仁贵(演义里叫薛平贵)一别寒窑十八春的惆怅缱绻,记得到他兵困锁阳,夜听马蹄如雨鼓如雷,全靠小小锁阳救下将军命的传奇,更记得到樊梨花阵前单挑的浪漫英雄美人梦。但我们以为锁阳城,是早已消失在风沙中的名号。岂知锁阳城面对时时刻刻的风蚀,依旧悄然站立,哪怕只是废墟只是残城,它仍在荒凉中掬泪于英雄。
 
    民间传说的王宝钏不嫌贫爱富,只爱英雄,击掌弃绝宰相豪门,嫁入寒窑,为圆一个英雄梦,又苦等18年。樊梨花敢爱敢恨,身为西凉将军之女,爱上敌人——大唐新一代征西将军薛丁山。英雄传奇怎离得了佳人绝代?这些美人都是这个故事里的背景,如果没有这些芳泽,大漠沙如雪的征战就少了份人情。
 
    薛家父子兵,同是征西英雄,都与锁阳城相关,但中国说书中这样的英雄常常落不下好下场,据说薛家也落得了满门抄斩的惨局。当年薛仁贵为大唐天子征西,率领的唐军被哈密国王苏完同战败,又被吐蕃兵围困在锁阳城中。大概那时还不叫锁阳城,而叫苦峪城。敌军断绝了流往城中的河流——疏勒河,身负重伤的薛仁贵只见得“征云霭霭冲牛斗,杀气重重满十门。风吹旗幡分五色,日照刀枪白似银。帐前马铃叮当响,兵卒营前番语清。东门青是三春柳,西接旗幡白如银。南拥兵丁气炎炎,北边盔甲列层层。中央戊己黄金色,谁想今番又困城。”这是何等的壮志难酬,坐困而死,的确是壮士的最大悲哀。在危急之时,已经年过八旬的程咬金半夜里在城墙上了挖了一个洞,从而出了困城,及时搬来长安救兵。程咬金绝对算得上中国说书故事中名声赫赫的英雄,好斗冲动、勇力无边、极端忠诚,是典型的中国武士。讲解员指着一个洞口告诉我那就是咬金洞时,这些淹没的历史传奇再一次浮现出来。历代英雄的征战,多少离人泪,多少壮士魂!
    在程咬金去搬救兵的时候,锁阳城中断粮数日,眼看众将领饿死,遂到处寻找可以果腹之食,偶然发现遍地积雪,而红柳的根部却已融化,挖掘之后发现有一些红色的根状物,于是挖来吃了,竟突然士气大增,勇猛无敌,正好长安发来救兵,里应外合,一举击败了番兵。他们吃的这一神奇植物就是锁阳,是一种寄生植物,它的根必须扎在白茨或红柳的根须上才能生长。唐天子听到这一消息,龙颜大悦,将瓜州城赐名为“锁阳城”。而在今天,附近的人民也依旧有采食锁阳的传统,但是他们从不过度挖掘,要让这小小植物一直把故事流传下去。
    锁阳城不仅与古代的英雄传奇相连,它本身极具研究价值。锁阳城分内外两城,内城又分东西两成,分别为军政区和居民区,南北和东西均长约500米,内城总面积28万平方米。外城东西南北长约1公里,总面积80万平方米,主墙墙基宽6-7米,高约10米,四角各有角敦,其中西北角墩高18米,上有敌台、擂台等古代军事设施。锁阳城具有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它的军事设施非常科学。由于沙漠风大,天长日久会摧毁土质建筑,于是每个角敦都有一个出风口,从而减少了风力的冲击,因此角敦至今依然屹立,成为了今天锁阳城的标志;在城墙四周,各有马面,备有瓮城,可以有效地夹击敌军。外城不远的一角,还设有监狱和羊马墙,这一切全都保存完好,成为研究古代军事极其宝贵的一手资料。
    如今站在城墙上,极目望去,苍苍茫茫,只有骆驼刺和红柳在回应我们的目光和想象。我们面对苍茫,怎能确信,此地在明代时仍旧是牛羊成群,水草丰美,儿童嬉戏,军队勇武呢?又怎能不叹息,数千年的风霜中,多少先人曾也如我们今天一样驻足,与锁阳城交臂?张骞出使西域必夜宿在此,初唐节度史独孤达、州史李昌、高宗太子章怀、次子懿德、五代归义军节度史张议潮等人皆在此创造过殷富繁华,西天取经的高僧玄奘,也在此说法月余,留下白塔一座,只是我们这些后人不加珍惜,任人掠夺,轻易摧折,只剩土堆一座!人类终究是战胜不了沧桑的。也或许沧桑是人类的一种自作自受。
    据说锁阳城还是研究古代灌溉系统的原始素材,不禁惊愕,这样一座干涸的城!但是稍加辨认,当年治水的无名氏在这片土地上修筑的灌溉渠和那阡陌纵横的农田线条,仍然清晰,这遗迹不仅仅只供人唏嘘,想必我们仍能从中找到沙漠治水的智慧。
 
    锁阳城,浓缩了中国千年传奇,又有这样丰富的研究价值,但锁阳城研究所,却是我们见过的所有研究机构里最寒酸的。在入口处,一根绳子拉起,就算收费站,一间破败的泥土房,卖票、做饭、睡觉、开会,都是那一间。一个工作站,只有一个所谓的站长,加两个讲解员。讲解员经常会辞职,因为条件太差,远离人烟,一个月就回家一次,荒凉的滋味让年轻的姑娘们无法承受。在漫漫长夜里,除了听沙漠深处的狂风,就只好枕着薛仁贵的传奇入眠,实在是一件考验人心智的事情,而这个本是书法家的站长不断地用保护锁阳的使命感鼓舞自己坚持下去。
 
    锁阳城,满身都是故事的城,穿越历史千年来到今人面前,悄然站立,我们到底怎么来爱你?
    锁阳城,怎样才能不再一次消失在沙漠深处?
 
    五:回望敦煌:人非过客,皆是高僧,
 
    从敦煌回来后,朋友问我,这次感觉如何?我说,敦煌千古不变。
    和5年前去敦煌,似乎找不出明显的变化。
    戈壁滩就是有这样的神力,超然于进化之外。
 
    当飞机快到敦煌的时候,从舷窗望下去,一片起伏的低矮暗黄的黄沙岭,毫无生机,也毫无情致,只是冷冷的绵延,拒绝着生命的敬礼。我们不禁会问,当初的高僧,为何到此,为何在此,艰苦卓绝的修建他心中的圣殿,而这辉煌的洞窟一凿就是千年。
 
    敦煌市被戈壁环抱,宁静知足,透露出一种真正的知天命顺人世的大气安然。这里的人也一样。农民们认真地侍弄着那零星的土地,却培育出中国绝佳的水果,“葡萄种进田,生活比蜜甜”,他们已经很知足了。这里最知名的水果则是李广杏。飞将军吐掉的一枚果核,成全了敦煌人对历史对英雄对铁马冰河的所有热望。他们面对历史,面对历史的遗赠,满怀感激。市民们也是一副知足的派头。所以敦煌的人都很规矩,车子开的很慢,街道出奇的干净。小小的城市,总像初夏午后,蒙上一种淡淡幽幽的浅眠气息,又仿佛是映在纱窗上的绿影婆娑,属于时光中轻易逃逸的那一丝。
 
    所以,人在敦煌,总觉得恍如隔世。脚步忍不住慢了下来。
    在这个小城,你不用担心迷路。
 
    即使迷路,也不必慌张。在敦煌,常感觉不是过客,也绝无倦旅肠断的悲催,反而常有信步云游的旷达。
 
    人生如行走,随随便便地走走,都是风景,都是休憩。不着急的,不经意的,又回到了原地。
    在敦煌,不是高僧,也必有这份领悟。
    一切都是自然而然。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Copyright © 2005-2017 宁波装饰网 All Rights Reserved本站实名:宁波装饰 中国装饰 浙江装饰 中国宁波装饰 中国宁波装饰网 宁波装饰杂志
宁波家居网 宁波设计网 中国装饰之窗 装饰之窗 设计之窗  装潢情报 管理员:259379956@qq.com  ICP:浙ICP备07023769号-1
服务热线:0574-87110128 传真:0574-8713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