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摄影 POLLY
第一次神往腾冲这个地方,是因为高中地理课上。地理老师说连接腾冲和黑河就是中国地理人口分界线:我们生活在分界线人口稠密的这一边,过了这条线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2010年8月,期期艾艾好不容易到了云南,在大理古城慢悠悠地晃过半月之后,心终于又为将要达到那个少人涉足的神秘边境而砰跳不止了。
一、驶过“二战的生命线”
云南境内只有一条铁路,就是昆明到丽江的昆丽线,想要到达腾冲只能是自己开车或是坐长途汽车。由于我是自助游的菜鸟背包客,从大理转乘长途汽车当然是我最理想的选择。从地图上看,大理到腾冲的路途很短,但是真的坐车,这一段路却要花费6个小时。
滇缅公路在历史上就是一条蜀道一般的坎途,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这条路或许和普通的山地公路没什么区别,但在抗日战争时期却是人民的“生命线”。因为这条路,使正在抗日的中国得到国际援助,战时的中日双方展开了殊死夺路之战。为了修建这条路,20万当地父老乡亲齐上阵,无论是刚刚产育后背负婴孩的母亲,还是早已两鬓斑白、双手龟裂的老人,都曾日夜兼程赶修这条“生命线”。
然而,当我的长途汽车颠簸在这条路上的时候,我却只是躺在我的辅位睡着了,因为这些,都是在之后到了国殇墓园才知道的。
二、半夜的腾冲饵丝
汽车半途停了两次,第二次车子停下之后,司机扔下的一句话:“吃宵夜了!”
“吃宵夜?”当时我想,这实在是一句匪夷所思的话。至于为什么我会这样认为,也许是因为司机当时说话的口气中,有一种仿佛要请我们全体乘客吃宵夜的豪气。怀着这种匪夷所思,我下了车。汽车在一个小宵夜摊旁停下。
![]() 腾冲所有的饭店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每张桌子中间摆放很多调味料:香油、酱油、米醋、花菜……初时,我很疑惑这是做什么用?后来我才知道,在腾冲人们喜欢用调料拌生萝卜丝或是卷心菜吃。而这一道小菜,在所有腾冲的餐馆或是小吃摊都是免费的。
这个宵夜摊不像我们这边的夜排档,海鲜川菜什么都有。在这里只有两个选择:米线和饵丝。
云南米丝最出名的是蒙自过桥米线,饵丝最好吃的当然就是腾冲饵丝。饵丝样子就和面条很像,但是口感却完全不一样,要清爽得多。所以也难怪腾冲人连早饭都是吃这个。“饵”在腾冲有两种组词,一种是汤煮饵丝,另一种是炒饵块。但是饵块在腾冲不叫饵块,而是叫“大救驾”,因为饵块曾经救了一个逃到边境的皇帝的胃。“大救驾”和一般炒面炒米线不同的地方,当然不单单指的是主食,而是配料。因为是给皇帝吃的,当年那个受宠受惊的小老百姓自然会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所以才有了今天“大救驾”中鲜肉、火腿、鸡蛋、西红柿、小白菜等众多配料。所以,我认为,爱好美食的人,如果单单为了一个“饵”字远赴边境,也是可以理解。
三、白鹭飞过的寂静边城
实际上,腾冲远离北京,比一般意义上的北京时间已经晚了两个小时。在腾冲早上7点多,才有在浙江5点钟的朦眬光亮。当然10点钟走在腾冲县城的玉器市场上时,这里只有零星的几个人,我无法知道这里的人是因为天高皇帝远的边境的散漫慵懒,还是因为在腾冲人的心中早已自行调整时差。
![]() ![]() 腾冲县城人很少,这一点或许高中的地理老师就向我们解释过。但是我不知道这里居然鸟很多。在7点多天刚刚亮时,在稍离市中心一点的地方,那里有成群的喜鹊飞翔,数量惊人的程度绝对会让你怀疑这里是一座中国的县城。当街上开始有人流车辆,喜鹊飞走了。不过,你只要稍稍走到有河的地方,你会看到一种更令你惊喜的动物——白鹭。
鸟类是对自然环境要求很高的动物,在现今城市污染普遍比较严重的中国,我想已经很难找到鸟类的身影,更何况是白鹭。由此,我们自然也就明白,这座县城的空气比你生活的地方要好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