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郑川
![]() 今年三月底,美国凯悦基金会宣布,世界建筑界的最高奖2010年普利策建筑奖授予日本的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主持的SANNA建筑师事务所(图一)。这个结果似乎有点出人意料,因为今年的候选名单中有妹岛的老师伊东丰雄和名震世界的美国建筑师斯蒂文·霍尔等。但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评委一向喜欢有独特而稳定风格的建筑师,看一下获奖理由就知道了,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洛德·帕伦博说:“他们的建筑风格,纤细而有力,确定而柔韧,巧妙但不过分;他们创作的建筑物,成功地与周边环境,及环境中的活动结合在一起,从而营造出一种饱满的感觉及体验上的丰富性;他们非凡的建筑语言,来自他们的协作过程,这个过程独一无二而又激动人心。基于他们已完成的著名建筑和对新项目的期望,以及上述特色,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成为2010年度的普利兹建筑奖获得者。”
1956年出生的妹岛和世在东京开着两家建筑事务所,一家是以她名字命名的有24年历史的事务所,另一家是和西泽立卫于1995年共同创立SANAA,形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是二人之间的分分合合和妥协的结果,他们之间有个协定,SANAA事务所设计的作品发表时必须签上他们二人的名字作为共同的成果。所以这次普利策建筑奖也是第二次由二人分享(第一次是瑞士的赫尔佐格和德缪龙,他们在中国设计了家喻户晓的鸟巢)。
回顾妹岛和世的建筑设计经历,可谓步步扎实,求新求变,从最初的模仿到后来的创新,从开始的追随到目前的引领,都会给人带来很多的回味。下面解读一下妹岛和世和SANAA的几个重要作品:
一, 妹岛和世的第一个有影响的作品――栈桥I,II
这是一个周末住宅,建在郊外海边的高地上,二层,外立面的金属波形瓦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空间设计,妹岛将住宅内吃饭、休息、睡觉这些原本连续的人类日常活动通过完整的建筑空间串联起来,而不是像传统住宅中分隔成客厅、餐厅、卧室等把生活过程割裂的房间,并形成了一座开放的栈桥。她说,在这个项目中,我更关注人们的活动,我希望不再按照这种将人们的活动分解的方法进行设计。于是,整个建筑的围合感减弱,空间的特点由人们各种活动之间的联系决定。她把栈桥的概念加以放大,上升为建筑主题。这个创意使“栈桥I,II”于1988年获得东京建筑师学会颁发的住宅建筑特别奖和新建筑吉冈奖(图二)。
![]() ![]() 二、 妹岛和世的第一次个人获奖――JIA新人奖
1992年,36岁的她获得了日本建筑学会(JIA)的新人奖,这个奖是面向40岁以下年轻人的奖项,和她一起获奖的是一对夫妇建筑师(图三)。
当年妹岛和世的获奖设计是再春馆制药女子寮,它是一家位于熊本市制药厂的女工宿舍。设计中强调的是80个女员工的集体生活而不是设备齐全的单元房间,故在平面布局中没有刻意的功能分区,在二排宿舍的中间是一个高达三层的室内大空间,一些辅助房间,如厕所,化妆间,厨房,设备间,管理室等都敞开或半敞开散落其间或悬浮在空中,没有痕迹的布局,一切都根据生活的需要和人们的行为而设置。大空间是私人领域的延伸,相当于一个大的起居室(图四)。
相对于平面的随意和零乱,建筑的外部造型则相当简洁和克制,她在外墙上使用了铝板,打孔的不锈钢板和玻璃,特别是玻璃的运用有独到之处,透明的,磨砂的,它使人观看外面景物有种陌生、虚幻和变形的意味,也许这正符合女性从室内观察外面世事的心态吧。
这个成名作的设计风格一直延续到以后的诸多作品中。
![]() ![]() 二,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的第一个国内设计大奖――日本建筑学会作品奖
日本建筑学会作品奖是每年一次表彰建在日本的优秀建筑,一般只有一二个作品。1998年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以“多媒体工作室”项目获奖(图五)。
这个多媒体工作室位于岐阜県大垣市的县立学校内,主要功能有大空间的工作室和艺术家沙龙等,因建筑周围是一大块的草地,工作室层高又很高,故他们在设计时下沉1.8米来降低建筑高度,使建筑和环境更为融合。这个建筑尽管体型简单,但它的抛物线屋顶独具匠心,人们可以从曲线的最低点走上由印有圆点的夹胶玻璃和黑色沥青组成的屋顶(图六)。而建筑的外表面则轻盈剔透,各种透明,半透明,银色和灰色的材质相间,白色中有暧昧,透亮中有模糊,这是对表皮的消解,试图降低建筑的存在感,从而使之融入到周围环境之中。
这个作品被广泛认同后,他们二人的风格渐渐成熟,形式一种简洁的体量,均质的空间,单薄的材质的极少主义建筑样式。
![]() 四,SANNA的第一个国际大奖――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最佳方案奖
自从SANAA事务所在国际设计竞赛中选金泽21世纪美术馆这个项目后,它就一直是人们关注和议论的话题,其建筑模型已经多次参加日本和海外国际性展览,最后这个设计还未建成时获得了2004年威尼斯双年展的金狮奖最佳方案奖,把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推到了世界的舞台。
这是个在美术馆建筑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造型,外观是一个直径为112.5米的正圆,像一个飞碟悬浮在金泽市的中心绿化地带。圆形的建筑形态是一个“容器”,里边装了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几何形体,简单的体块装载了不同的功能空间,而体块之间自然形成的“负形”便是观众的游览动线。参观者可以自由地选择不同的路线从不同的出入口进出,灵活和透明成了新世纪美术馆的核心理念,流动和互动的独特乐趣吸引着参观者涌向金泽这座古城(图七)。
美术馆的内部结构以一个偏心圆为中心,周围游移着19个正方体的展示厅,这些立方体的箱子都有一定的比例,平面尺寸有三种基本类型:1∶1、黄金比率、1∶2,而天顶的高度为四种基本型:4.5、6、9、12米。看似随意的立方体箱子,而实际上有着严格的规范。传统美术馆空间在妹岛手下被解体,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有秩序的解构(图八)。由于建筑的采光和透明设计,室内空间被柔和自然光所包围。粼粼波光,斑驳树影,通通被溶解到这座白色建筑之中,远远看去,就如同一个流动着的细胞,轻盈、圆润,静静地漂浮在林海之中。
SANAA的“轻”与“透”的设计风格在金泽的21世纪美术馆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大面积的玻璃和中立的白色空间极尽透明简洁,让参观者体验到一个与以往感觉完全不同的美术馆。
“玻璃是一种前卫而性感的材质,白色则是最基本的色彩,它们都能对光线产生延伸作用,使整个空间成为同质的空间。我不是为了使用透明而透明,”妹岛这样解释金泽美术馆的设计理念,“像美术馆这样的公共场合,并不只有展览作用,更多的时候,这些地方是人接触城市的平台,所以在我眼里,如何温和地和城市融为一体,如何用一种亲切感吸引公众是一个重要的议题。这也是我使用透明以及圆形为元素的原因。”(图九)
![]() ![]() ![]() ![]() 五,SANNA的最新作品――瑞士劳力士学习中心
就在金泽21世纪美术馆方案在第9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获得金狮奖没多久,2004年12月,从瑞士传来消息,他们在劳力士学习中心国际指名竞赛中的方案获胜,他们的竞争对手是世界最著名的建筑家:让·努维尔(法国)、赫尔佐格和德穆龙(瑞士)、OMA库哈斯(荷兰)、扎哈·哈迪德(英国)等,这对于在东京的SANAA建筑事务所来说是极大的喜讯。
劳力士学习中心(Rolex Learning Center)已于2010年2月22日正式开放。作为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一部分,这座学习中心将成为现代学习设施的典范。它将SANAA以往曾经尝试过的“流动”和“轻盈”立体化了(图十)。
学习中心地面只有一层,地下有一层,波浪形的盒子外观将安静的学习区域与山脉和斜坡连接起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将教室隔离开来。这将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中心里的多媒体图书馆收藏了约50万册书籍,一座多功能厅设有600个座位,学生工作间有860个座位,此外还有一座餐厅以及书店和银行等。EPFL学生协会和校友办公室也设在这里。
这座建筑通过计算机模拟来形成最小的弯曲压力。两个外层之间是11个预应力拱形结构。小一些的外层由4个拱形结构支撑,各有30-40米长,大一些的外层由7个拱形结构支撑,各有55米至90米长。这些拱形结构以70个地下预应力线缆拉撑。底部光滑的木和钢结构通过精确的混凝土浇筑而达到最佳效果(图十一)。
独特的结构造就了奇特的外形,所有的结构都很灵活。即便弯曲的玻璃立面都是单独切割的,可以根据自然和结构的运动独立进行移动。这个中心如同一个悬空的丘陵,利用者可以从任何一个方位走进这个空的场所,你可以走上丘陵自习功课,也可以在有斜面的空间里听音乐,从餐厅可以远眺湖泊,这是一个巨大的混合的空间,它在地理的高度上呈现着中性,既不是平地,也不是高山,而是居于两者之间的丘陵(图十二)。 “不知为何我们想到了公园——一个人们可以交流的空间。”妹岛和世说。这座建筑物俯瞰时呈长方形,但从平视角度,这座流畅、宽敞的建筑给人以更为有机的感觉。在建筑内部,波浪形起伏的缓坡地面形成了峰、谷与高地,在代替台阶与楼梯的同时,还起到了分割不同工作区域的无墙式分界。“人类活动不像在火车里一样只能是线形,而是以一种更有机的弧线形方式,”西泽立卫这样解释设计,“借助直线,我们只能创造交叉路,但借助弧线,我们能创造出更多样化的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