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凤凰之前,对她已经有了大概的印象,去过凤凰的人必定带走很多她的影像,说凤凰美,喜欢凤凰。可是究竟如何美,总是言之龃龉,不得精髓。如今住过吊脚楼,渡过沱江水,走过石板路,认识了凤凰人,才知道凤凰的美,美在她仍有灵魂。 《论语》有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相依是中国传统生活与审美的经典。缺了水,山便显得有些荒蛮;没有山,水的灵秀让人觉得过于单调。凤凰之美,美在山水相依的经典。 沱江像一条玉带,自然而不刻意地绕凤凰城流淌,千回百转,向山外的世界延伸。山,一例是苍翠的,重重叠叠,一直向远方漫延。几日微雨,让山色趋于饱和,而缭绕山间江面的雾霭,又给宁静的小镇平添了几许神秘。 宁静悠远,这四个字用在凤凰是再贴切不过了,清晨的凤凰是被当地苗民们用手中的棒槌敲打衣服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中唤醒的,走出吊脚楼的我漫步在沱江边,朝霞透过雾霭洒向江面,波光粼粼的江面有映照着洗衣服的姑娘,姑娘们面带微笑交谈着,连手中的棒槌都似乎在歌唱,“咚咚”的声音回响在古城小巷。 江水深碧,水草柔柔地舒展着它们修长的身姿,和远山、房屋、游人的倒影纠结在一起。我小心翼翼地把手探入水中,江水轻轻地滑过肌肤,那种清凉的感觉让人觉得惬意。抬头,是伫立的青山;低头,是流淌的绿水。漫步江边,就仿佛走在范宽、李唐、黄公望的山水画中。 泛舟沱江是最为惬意的事情了,白天可以看到水草殷殷,鸭子因在水中觅食物而高高撅起的屁股;夜晚繁星装点着天空,灯塔里亮起了火红的灯光,映照着两边的酒吧和客栈,游人们隔岸对歌,虽然不着音调到也博得众人开怀一笑。 凤凰的特色小吃是姜糖。据说,姜糖制作起源于清乾隆年间,由一种民间治风寒感冒的配方发展而来。其主要成分是姜与糖,至于具体制作配方,可是密不外泄的。走在凤凰 读沈从文有关湘西的作品,我们看不到充满血腥的政治、军事冲突,只有普通山民的平凡人生情态及其喜怒哀乐。它虽然与外部世界迥然不同,却不失人之本性,更有一种长达千年的文化承传。以前读《边城》,我总是不明白翠翠为什么遇到陌生人时,便“作成随时都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来到凤凰,我才明白深山对于此地土著居民的意义。自秦统一后,便开始以武力强迫土著的苗族与土家族归于王化。征服与反征服,同化与反同化,便成为长达两千年的湘西民族关系的主旋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文化冲突所造成的隔膜,使得人们走向深山更深处,借以寻求精神的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