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了自己的幅员辽阔,游罢英伦,看一个驾车12小时就能纵贯南北的国度,小,但却精致得到处都镌刻着历史的国度,像一个浓缩了的世界,更像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就从伦敦塔桥开始,我们走马观花般地浏览了这个博物馆遍布全国的一个个展室。 有着英国母亲河之称的泰晤士河穿越伦敦东流入海,在伦敦市内,从入海口数起的第一座桥,便是伦敦塔桥,被誉为伦敦正门。它设计巧妙,外观秀美,两高两低的四尊方塔,架起了一道沟通伦敦南北的平坦大道。而当偶有万吨轮通过,两尊高塔间的平桥就可以从中间断开,然后,两截各重1000吨的断桥,成“八”字形地向上翘起,让出60多米的宽度与近40米的高度,足以让巨轮安全通过。此时行人如有必要,可从塔内乘电梯至高处步行过桥。同时高处还是个绝佳的观景点,可以阅尽十里泰河无限风光。夜幕下的伦敦塔桥更是美轮美奂。 沿泰河上溯,雄峙北岸的一座气势恢弘的建筑,那是威斯敏斯特宫,现为国会大厦,世界文化遗产。威斯敏斯特宫始建于公元750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它原为英国的王宫,屋顶镏金,塔尖高入云霄,庄严典雅。在宫殿南端有巨大而高耸的维多利亚塔,高102米。东北角是钟楼,高97米,顶端便是著名的“大本钟”。大钟四面均有直径6.7米的圆盘钟面。入夜,威斯敏斯特宫富丽堂皇的威仪和着泰晤士河水中的泛光倒影,堪称视觉经典。 到伦敦,不可不去的当然是大英博物馆。那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 1759年开放,共藏有展品400多万件。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残缺而优美的古希腊雕像原件,真正的埃及木乃伊,雍容华贵的唐三彩。不同于我们一般常见的地域性的博物馆,它是集世界文明之大成,勘称一本世界文明史的教科书,一座世界文明史的大讲堂。它浓缩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时空,常年免费向全世界的游客开放,可谓功德无量。当然,如此众多的藏品肯定与当年的日不落帝国的搜掠有关,但是换个角度看问题,除了肥了私人腰包的,能把异国文物完好地保藏至今,还能发挥其作用,未尝不是好事。我便是想,国宝熊猫能送,朱鹮能送,送一个兵马佣站在大英博物馆,充当中国历史的讲解员何如? 英国人搜罗异国文物,还有大手笔,滑铁卢桥附近的河岸上,卧着一对狮身人面像。 狮身人面,是埃及的国宝,这一对只是仿制品,而陪伴着它们的一座21米高的方尖碑,却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那是埃及的宝贝。大名是“克娄巴特拉方尖碑”,造于公元前15世纪,原立于开罗以北的太阳神庙前。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入侵埃及,把一对方尖碑作为战利品从太阳神庙移立到亚历山大港。1500年以后,因海水侵蚀,碑身逐渐倾斜,19世纪时为英国人发现并决定攫为己有。英国人用一个大型钢浮筒,把它与石碑捆绑在一起,使之成为一艘巨轮,由另一艘轮船拖回了英国。抵达伦敦时,维多利亚女王还亲自到港口迎接,从此这座古埃及的石雕杰作方尖碑,便流落到了泰晤士河畔。巨碑若有知,历尽异国的月圆月缺,不知故国可堪回首!好在有两个老乡陪伴,虽非真身,终聊胜于无。 英国给人的大体印象,是一个相对保守的国家,那里有着重视传统和社交礼仪的习惯,讲究社会分级和贵族情调的生活。关于这一切,英国的建筑传统也从一个侧面做出印证。 城市贵族、乡村绅士,英式经典迭现。起源于意大利、盛行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除了对思想的启蒙和人性的解放外,更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建筑也不例外。风行于18世纪的英国乔治亚风格,便是由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传入英国后派生出来的,它在英国形成,并随英国人的足迹而流往世界各地。在风格上秉承古典主义对称与和谐的原则,强调门廊的装饰性,注重细节的处理,营造一种华丽精致的形象气质,体现的是一种优雅尊贵的生活。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常以古典门廊、屋檐上有齿饰、窗户上分割的细小窗格等“门面格局”,并以侧山墙、四坡屋顶、中央山墙的建筑形态出现,多作为城市住宅。此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亚当风格,则是延续了乔治亚风格的大部,只是在局部作出微调,更为精致且更具装饰性。而传统的哥特式建筑、巴洛克风格等也在英国扎根生长,并与各种建筑风格相互调谐着传统建筑的走向和新流派的形成,他们共同代表着英国传统建筑精神的高贵潮流。 说英国,遍布全国的教堂是不可不说的。就是不谈信仰,那些精美的宗教建筑,也足以让来客的眼睛享用一顿饕餮大餐。多数大教堂均为哥特式或罗马式建筑,以石材为主。大教堂的装饰,如窗户,雕塑,壁画等,可以说是极尽奢华。高高的穹顶,给人以空灵与肃穆。一尘不染的氛围,似乎才对得起信徒们灵魂的皈依。 我们参观了约克市的约克大教堂、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和剑桥的国王学院大教堂。约克大教堂是欧洲现存最大的中世纪时期的教堂,也是世界上设计和建筑艺术最精湛的教堂之一。斑斓的彩色玻璃窗和精雕细刻的穹顶,令人叹为观止。 参观古代城堡,恐怕是英国旅游的保留节目。英国各地,有许多保护修葺得很好的古堡,每天都在向五洲游客诉说着大不列颠的历史。几天的旅程,我们就游历了好几处。温莎古堡是一座庞大的古堡建筑群,位于伦敦以西32公里的温莎镇,现在还是英国王室的行宫之一。而与伦敦塔一样,最早是征服者为防止英国人民的反抗而建,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伦敦塔也是一座由城堡、炮台和箭楼等组成的庞大建筑群,坐落在伦敦塔桥附近的塔山上。修建历时20年,堪称英国中世纪的经典城堡,历代国王在这里修建王宫、教堂甚至用来囚禁政治要犯国家监狱。如今,伦敦塔已经成为收藏文物珍宝的博物馆。有趣的是,这里还煞有介事地保留着古老的仪仗,卫兵们穿著传统的红色制服,头戴高高的黑色熊皮帽,看似飞扬跋扈的神气,只是为沉闷的古堡游调入一些戏剧效果而已。 英国是一个崇尚在乡下生活的国度,因此那里也凝结着英国建筑的精华。比较典型的当数英国民居风格,砖木结构的建筑,散发着历史的厚重和自然的质朴。单纯的外型、三角形屋顶、精细斜网窗格、精致大烟囱、简单的装饰是其建筑特点,充分体现着原味自然、格调质朴的乡村生活气息。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人对人居环境的重视,即使在大城市,绿树、草坪随处可见,不知道英国的草坪是怎么保养的,到处能见到电视上英超球足球场那样漂亮的草坪,不像是种的,倒像是织出来的。城市绿地常有松鼠、鸽子等小动物与游人嬉戏,放浪而谐和。 湖区是英国的国家公园,这里英格兰如画的湖光山色让人沉醉,天鹅绒般的草坂,疏密有致的湖畔别墅,缎面般宁静的湖水,游船上栖息撒欢的水鸟,翠生生一幅未干透的水彩画,高雅、怡情,是一方孕育出许多作家和童话的地方。 还没尽兴,更没读透,游程就结束了。匆匆地回,恰似我匆匆地去。不情愿地慢慢合上了这本书。要尽兴,可以再去;要读透英伦,那可早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