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中国,复杂层叠的美学关系基于阶层的模糊与经济指标的要求毫无悬念地被简化。但对于弧线这种柔软语言的热爱却是深入骨髓,当然,要强调的是我不能说弧度是中式基因中最具代表性的基因,但的确认为它是能够明显区别中式与日式设计语言的重要基因。这是我表达的核心观点。 于是我需要一种简单的弧。在合一庭项目中,巧合的由建筑开始隐喻的山峦即是由各种弧线组成。行走至室内,大轮廓的弧被原本的建筑格局限制,因此弧的元素能够应用的范畴被选择在入口的对景远点。作为接待区域的背景墙,我希望它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出于兼顾到传统元素,透过半月弧所穿插的是小叶散枝的植物,它们与半月弧的造型疏密婉转地构成了屏风。对于传统格局关系的挑战与照顾的纠结心态亦是如此,疏密结合。拱桥的弧也是刻意为之的语言,它的存在同样基于弧度所释放的中式能量让我们在项目中拥有更多空间,给予所有墙面阵列的塑木材质,给予完整的地面黑色斧劈石材质,给予水晶白包裹的简单圆柱,给予天井的光线及它对应的水池,给予原本可能被模糊于当代中式与当代日式的所有设计语言存在的空间。如果以上的形容过于复杂,那么简单地看来,弧在这个空间里成为中式特征的载体,剩下来的,全是我们无比熟悉的当代设计语言。 在此,我要做的仅仅是识别与应用好几道弧线。 撰文/余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