苡花弄草对早先学农的登琨艳来说可谓得心应手。原厂区绿化在杨树浦路工厂一带是有口碑的,这恐怕也是登琨艳心仪此地的一大原因。园内树木高大茂盛,有广玉兰、松树、香樟、梧桐、桂花等,配合景园改造规划添加了杜鹃、矮牵牛、石榴、文竹、海桐等以及随季节变化的开花植物如油菜花、荷花、菊花等,它们或种于地里,或悬于架上,一到初夏,园区里大大小小的陶缸都被灌满了水种上荷花,信步其间,花团锦簇,暗香袭人,蛐蛐低吟,水塘、陶缸、竹架、藤椅、月洞门、青砖地,构成了一幅令人心动的农家田园风光。 昔日的工厂管理楼、职工食堂和浴室以及一些规模不大的厂房车间经登琨艳的妙手改造成为一个个概念超前、造型奇特的建筑,陆续引入了办公、展示、餐饮、书店等新功能, “草流行”中药养生馆是登琨艳新近完成的力作,以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为目的,承载着他社会改革的宏愿。 在登琨艳看来,中国文化在文革后出现了严重断层,现代人的心性普遍出了问题,未来国家的发展须依赖文化的复兴,而心性问题的治疗首先从复兴中医药文化开始。“草流行”是一个入手点,登琨艳希望借中药养生理念的普及来复兴失落的中医文化,而中医是道的显相,中医的复兴必将带动背后道家思想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 “草流行”的无形“软体”是对当前如火如荼的创意产业发展的一次纠偏,而它有形的“硬体”则是旧建筑再生的一次成功注解。中药馆以园区后部一栋废弃的二层小楼改扩建而成,有着卓尔不群的外表,风格、材质、工艺的混搭使它在现代和传统之间打起了“太极”。旧楼被部分拆除和保留,新增部分比重较大,以两种结构方式建造,主体部分为木构架体系,包括木梁柱、木屋架,屋面铺设青屋瓦,几道青砖墙夹杂其间,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其余部分采用钢结构和大玻璃墙,表达了对现代建筑的回应。整个建筑改造贯穿了登琨艳的大胆构想,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