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区整体为步行区,保证更好的安全性,东侧为车行道,西侧则为自行车道,学生们的自行车停在教学楼的架空层,交通设计分区明确,使用便捷。 建筑也一样以人文关怀为前提,宿舍、食堂、体艺楼使用方便,建筑景观丰富,每幢建筑各具趣味性。教学区融于自然,位于风景最佳处,每层有退台形成的大露台,让同学们在课间有良好的观景平台,提供良好的休息和交流环境。每间教室在北侧布置一个小阳台,设有水槽,使洁具和雨具有合适的存放处,同时丰富了呆板的教学楼北立面。南向走廊外侧出挑做花池,美化环境的同时,避免上层坠物,也使走廊防雨防晒功能更佳。 建筑形体丰富,强调体积大虚大实的对比组合,一些大墙面艺术化点缀了大小不一的玻璃砖组合。建筑的墙顶部和窗下都加线脚,犹如水墨画中勾勒,强化了建筑的线条,同时保证了墙面防水。钢结构也是此次建筑设计一大亮点:体育馆、看台和大报告厅室内外应用了管桁架,灵活地采用了直线、折线和曲线的结合。实用性的功能设置和趣味性的各个建筑体形成了丰富的围合和对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