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厦门来信 撰文|间筑设计 摄影|Nacasa Partners Inc 对于一位建筑师来说,设计的建筑物落成当天的心情,很像是将一封写了很久的信投入信箱时的霎那感受:谁会来读这封信?拆开信封的时候有怎样的期待?读信的时候是否感到愉悦?读完之后是细心收好还是随手丢弃?建筑之于我们正如文字之于作家,只是自己较为擅长的表达方式,这不仅是表达自我,而更重要的还是信息的接收者(住客),也就是人的感受。 建筑 日本建筑师们很喜欢将建筑物的拔地而起称为“生长”,这个生动的描述其实蕴含了更深的意义:虽然是建筑师设计了建筑,但当地的空气、泥土、气候以及人才是形成建筑的关键所在——而“建筑生长”这个词又特别适合用于厦门这座城市。2011年初,我们第一次来到无垠的基地,一口气爬到旁边的云顶岩山顶,同行的当地人说了一个形容这里地貌特征的词 ——“万石涌翠”。闽南独特的温润气候,使得这里的植被异常繁茂,就连石头的表面与缝隙都能长出“绿色”。而这有趣的地貌也成为了我之后设计无垠酒店的概念来源:由山间生长出的盒子(建筑),与周边环境相对独立却又几近融合,坐山望海,无境,无垠。 无垠的另一个建筑灵感来源于闽南的宗祠。这个家族与村落的传统形式,作为文化与交流的中心,承载了各种精神与实际的功能。这种“向心”的传统空间,代表了当地人对住宅的公共与私密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酒店其实也类似于一个小型村落,虽然住客之间未必会有所交流,但房间与公共空间之间却可以进行体验式的互动。 在无垠中我们着重设计了“雨井”“树井”和“风井”,这三个装置从顶部贯穿整栋建筑,同时又穿插进某些房间之中,最终在大堂汇聚。我们试图以这种可见的方式,将“室外”引入“室内”,从而形成一个无限流动的空间。 房间 谈完地貌与文化,最终还是要回归于人,也就是建筑的使用者。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大多数高档酒店都可以使住客感到舒适,那么无垠所追求的舒适与他们有何不同?我们认为,除了高档的基础硬件设施,设计型酒店更应当从心理上把握客人的切身需求,因此在设计讨论过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假设就是“如果你住在里面……” 为了营造这种独特的舒适感,我们首先将设计的重心放在房间的开窗上。既然每个房间望出去的风景都各不相同,简单统一的窗户位置与尺寸显然并不是最佳方案。我们把窗户看作是房间的“取景框”,希望能够像专业摄影师那样为不同房间的住客截取一段最佳的风景。最后达到的效果是,无垠几乎没有一间房间的开窗是重复的,每个窗户都是无垠的建筑师留给客人独一无二的“明信片”。 在房间室内材料的选择上,我们曾进行多轮讨论,希望即便在同一房间中也能根据空间功能的不同区分出不同的氛围感受,即通过不同材料的使用以表达出清晰明确的功能区分。于是我们将高质量的柚木选为房间的主材,这不仅是出于视觉与触觉的考虑,原木的自然气味更可以通过嗅觉给予住客特别的安心感。强调朴素洁净的盥洗区则选择更为回归材质本源的处理方式,以求在第一时间给予使用者放松而平静的体验。除此之外,还有为女性住客量身设计的梳妆台,以及顾及到商务住客需求,配合落地窗所设计的休闲会客区,都力图让客人成为空间的主角。 宴会 我们把餐厅视作酒店中最重要的公共空间,所以它被放在主楼的屋顶层。坐在无境无垠的白色餐厅,透过全景落地玻璃,酒店周围的无限海景和山景由室外扑面而来,与海连成一色的天空也一起延伸到室内,辅以“万石涌翠”的绿色,一定能让与自然一起就餐的心情豁然开朗。以山间的成荫绿树为背景的休闲吧和红酒房动静皆宜,从特色早餐到下午的功夫茶再到入夜的鸡尾酒,客人们可以在这里体会一整天悠闲的厦门。 希望收到这封信的你,能渐渐体会无垠,体味设计。而无垠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没有终点的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