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绿 ——小径分岔的花园 撰文| 毛赟 摄影| 刘鹰 李春锋 当我们享受着繁华,却失去了健康和宁静,每天行色匆匆,哈欠连天,没精打采,于是我们想逃,远离这一切,去找寻我们想要的悠然自得、喜悦满怀。 在我们定义“浅绿”之前,这里是个废旧的院子,需要通过近百米的L型小巷才能进入,鲜有人出入。有着年数历史的砖木结构的两层瓦房,前身是部队的营房。斑驳的青砖墙体上毫无秩序交替的水泥和白灰述说着几经易主的经历,硕大的木结构梁柱记录着曾经岁月的沧桑。 我们开始寻找过去与今天之间联系的线索,拾掇起这个零碎的院落。 整个项目平面呈方形,入口右侧为两层主楼,左侧是单层水泥屋加一个院子,设计面临的挑战在于:一、如何组织引导人流进入这个深邃的院子并整合这些零星的空间。二、小院室内外改造的原则是如何协调与小院自身特色的关系。纵观小院,整体呈现出一种自然生长的空间脉络,这一原生态形式,既是浅绿的空间特色,也成为了设计师设计理念的主要来源之一。我们运用了空间整合和造园的手法,通过天桥、连廊等形式将所有相对零碎的小空间重新组织安排,达到一种整体、舒展而丰富的效果。所有的青砖墙、瓦片顶、木架梁,质感丰富,仅用清洁修补方法予之保留,而原来上过白灰的墙面,我们给它选了个应景的绿色。人在其中自由穿行,感受绿意盎然、体验景随步异,触摸不同界面的材质,享受松弛有度的节奏,仿佛重拾记忆中久违的平静和惊喜。 独立水泥房的屋顶,本来闲置着,通过主楼二楼延伸出来的钢架楼梯来到这露天平台,重新开辟出一个小空间,北面的和丰创意广场和南面正在建造的宁波地标宁波中心交相呼应映入眼帘。横卧于屋顶的苦楝树、地面木质格栅地板、无序的铁艺护栏和各式装点绿植花艺的布置,加上我们搜集来的老门板和幼稚园的小床改造的桌椅,使三楼屋顶为小院内部交流聚会活动提供一个最佳的景观平台,清新可爱。每当夜幕降临,都市的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周边广场周围的灯光开始慢慢暗了下来,浅绿却迎来了慕名寻来的欣赏者,也吸引了电视剧《后婚姻时代》剧组踩点拍摄。 徜徉在浅绿小院,感受着空间维持的那种自然法则精神。环顾四周,诸多细节总是在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在述说着什么,在平静之中渗透出力量和灵气,使人的感情依托和现代生活之间中寻找出一种新的平衡。 时光的郊区,品位的外遇,浅绿——小径分岔的花园,我们找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