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馆拥有大小一系列院落,其中最重要的是入口庭院和位于入口大厅北面的主庭院。入口庭院是博物馆大门和入口大厅之间的过渡,与大门一样,它表现出一种对市民的欢迎态度。不同于国内很多博物馆,苏博的入口庭院属于城市的公共空间,人们无需门票就可以在此漫步,无形中拉近了普通市民与大师作品的距离。

庭院保持了贝聿铭先生一贯的优雅气质:白色的墙面,米色的砾石,黑色的屋顶,另外就是被精心修剪的单株树木,没有一丝多余的装饰,纯净而充满禅意的设计使进入庭院的人不由自主地沉静下来,可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透过大厅月亮门式的玻璃门,与入口庭院相互掩映的是大厅北侧的主庭院。和传统园林一样,这里是整组建筑的精髓所在。古人云:“无水不成园”,贝先生在主庭院中也设计了一方镜水,它位于主庭院的中央,新建筑沿东、南、西三个方向围绕而立,与北侧拙政园的围墙遥相呼应。一座贴水而建的曲桥把水面一分为二,人们漫步其上,随着曲桥方向的改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博物馆。
水面的东岸和南岸设计师精心种植了数株小树,他们或疏或密,姿态各异,在背景白墙的衬托下尽情展示着各自的风韵。天气好的时候,树木的影子随阳光的移动在白墙上不断变幻,为本来一成不变的墙面平添了无限的风景。西岸种有两丛青竹,他们守护着西侧展厅通往主庭院的出口,凤尾森森,给传统文物展区带来了一丝幽静的感觉。绿竹的掩映下,贝先生还设计了一座八角形的茶亭,同样采用了钢构架和玻璃屋顶的处理方式,在现代中透着古韵。但遗憾的是亭子的整个体量稍大,钢构架也略显粗壮,少了几分轻灵。
在主庭院北侧,贝先生采用了“堆山”的手法。与传统园林不同,此处假山不模仿自然山石,而取法宋代大家米芾的山水画:颜色有微妙不同的泰山石略作斧凿后,被层层叠叠地立在水边砂石中,“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在水影和白墙的衬托下尽显写意山水画的魂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