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宁波装饰网!  登陆  免费注册
  您现在的位置: 宁波装饰网 > 经典案例 > > 正文

“山地景观”——音乐酒吧“song”

http://www.cnbzs.com 2013/8/1 10:10:00 来源: 宁波装饰网 浏览次数 3101 次

一、设计理念的“更新”:
     最初,朋友兼投资人慕名找仲松“图谋”规划个休闲消费空间,但绝对不是类同于灯红酒绿和奢华元素的那类“拷贝”性空间,而是全新概念的音乐休闲酒吧。它是集酒吧、餐厅和演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空间,同置一室的冲突是对仲松最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调整酒吧和夜场形象的创造性设计……说者有“心”,听者似乎更有“心思”思考。仲松的理解是:与众不同,站在观念的“制高点”上,重新审视人们与日俱增的文化精神消费结构,也就是“重组”和“拓展”休闲酒吧适应人群的消费层次。换句话说,传统的酒吧和夜场固然以动感音乐和激发奢华元素的色彩见长,取悦一部分年轻消费群体,但并非适应所有的文化年龄层的消费群。是否有可能筹划这样一个休闲空间——让远离重负,远离竞争,繁忙了一天的人们有一个舒缓压力,静心、静脑、放松心情的音乐酒吧?比起当下风行疯狂、张扬和热辣的酒吧,它似乎更倾向于安静、理性和内敛,如将前者比喻成“红星二锅头”(烈酒),那么,后者则是香槟和红酒,绝对是两种味道……这个空间似乎更温柔些。想到这里,仲松的思绪不由回到读大学时去名山大川去采风写生的场景,巍峨壮丽的泰山观“日出”,大自然的“日落、日出”,让人清心赏目,浮想联翩而心潮澎湃。那种让心情回归自然的“引力”,对于休闲、对于减压、对于舒缓心情,无疑是一个极为舒适的天然“港湾”……
     于是,仿自然的设计理念冲动让仲松思路大开。他说:“南方的梯田、层层叠叠,很有层次感,也很有景深感。然而,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梯田景观,仿自然元素如何才能运用到一个酒吧空间?这是一个商业空间八杆子都打不着的东西……”随着这种仿自然元素设计思路的开启,对接和酝酿,仲松情不自禁画了很多工作草图。毕竟,再妙的构思和创意,不仅要用视觉图像表现出来,还要用空间构成来转化仿梯田的设计。这样的前期概念设计和思考“折腾”大半年时间,问题是酒吧空间与梯田山地景观空间的“血缘”关系似乎扯不到一块。那么,就务必将酒吧空间的休闲方向转化到梯田的观摩层面。这就解开了仲松心中的一个“结”——将休闲酒吧所拥有的轻松、舒心和舒适延伸到梯田景观的欣赏层面。就像泰山观“日出”,心潮澎湃和浮想联翩,让人接受了“太阳的洗礼”一般。随着设计形象的轮廓日益清晰,一个山地景观仿梯田的设计构思终于通过电脑模型诞生了。为了准确设计出仿梯田的酒吧空间尺度和体量,尤其是仿梯田的曲线、凹凸和等高线准确数据,把控空间构成运动的方向和脉搏,学雕塑出身的仲松又为此做了十几个不同角度比例的建筑模型。
     笔者以为:仲松的“山地景观”仿梯田设计的音乐酒吧,改写了中国酒吧和夜场的设计历史。当然,也突破常规酒吧和夜场的设计惯例。与其说让眼花缭乱的灯光“安抚”疲劳的身心,让震动耳膜的爵士乐去“折腾”心情,还不如进入仿梯田的“山地景观”模式,反而使人“赏心悦目”而“清静自然”。“震荡”脑子与“清静”脑子从逻辑上讲都属于一种休闲行为。如果说前者适应年轻人,后者,则老少皆宜。从适应和服务的消费结构层面来判定,后者的构成意义似乎超越了前者。也就是说,一个构思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受众服务选择空间的大小,也直接影响到设计作为创意产业产生的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回报率,这也许是仲松“山地景观”音乐酒吧的设计理念上的更新意义。说到底,这里也调整了人们进入酒吧消费理由,当然也为更多的人调整了进酒吧和夜场,不再受通常强烈音乐“袭击”和眼花缭乱灯光“照耀”的“待遇”,人们可选择酒吧和夜场的心理空间更大了……


二、设计构成价值的解读
     纵观当下众生云云的室内设计,特别是酒吧和夜场设计,不知何故?何因?好像一夜之间被谁定了“基调”。一时间,从南到北,从沿海发达城市到内陆省份所有的酒吧和夜场都拥挤在奢华艳丽的表现方式上乐此不疲。不可否认,奢华艳丽的酒吧和夜场的确为人们的夜生活提供了精神需求,也满足了一部分人休闲方式。然而,笔者以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进入中国,随着人们的精神文明需求的多元化,那种“奢华艳丽”的夜生活休闲方式绝非满足天下所有人的唯一方式。既然,酒吧和夜场空间可以奢华,可以艳丽,可以豪华,甚至可以五光十色、震耳欲聋。为何不可以仿自然?仿田园?仿梯田?仿生态?让人亲近大自然?通过仿自然的设计,陶冶心情,调节精神,沉静在“山地景观”,安抚心灵的自然回归?
     综合上述,仲松仿自然方向的设计构成,笔者以为改变了设计师的常规设计模式,他至少向业界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夜场休闲的设计元素和设计方向是丰富多彩的。从设计构成价值观上说,仲松的设计创新元素和新方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行业“秘密”——这就是非室内专业出身的设计师,由于跨学科和跨专业,从室外走进室内……比如像做平面的著名设计师陈幼坚在最近的第16届亚太室内大奖设计竞赛中,爆出一人独享“二金一铜”的新闻,学农业专业的登琨艳曾在苏州一手策划的夜场——“苏荷”一时轰动业界。另一个则是曾学新闻的库哈斯,用惊人倾斜建筑语言构筑了“央视大楼”而成为北京的地标性建筑……
     我一直在琢磨这个“非专业”设计现象,发现非室内设计专业从一个领域跨入另一个领域,从非室内设计专业转入室内设计,他能将非室内设计专业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含量成分“嫁接”到室内设计,带来的是室内设计专业所缺少的优势。仲松学的是雕塑,他能轻而易举地将空间形体和体量构成分解的一清二楚,而仿梯田空间构成恰好适应了仲松把握空间体量、尺度和形体的专业知识。一个慕名曾经多次到此空间就餐的德国设计师同行告诉仲松:“只有学过雕塑专业的人才能“创造”这样一个复杂的“山地景观”仿梯田空间构成”。同时,非室内专业出身的仲松自然也没受到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条条框框”的束缚,从雕塑艺术跨入建筑设计,再从建筑设计跨入室内设计艺术,类似这种跨专业、跨学科的人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专业知识结构性空间的“稀缺资源”优势,是室内设计师“望尘莫及”的。而仲松的“稀缺资源”优势是利用他的雕塑专业构筑了他仿自然设计的可能性。这也是我们室内设计师知识结构“缺位”需求而达不到的东西。因此说,仲松的设计构成价值,改变了室内设计师“一统”天下独领创意“风骚”的局面。也就是说天下有千千万万的室内设计师,由于受教育和培训结构模式的局限,由于我们刚进入初级市场经济阶段,很多体制建设配套还未跟上,遗憾的是,很多人都被“沦为”了重复设计资源而成为“恶性”竞争的“高级复制劳动者”,最明显的标志则是用最廉价的设计费用,换取了大量的设计资源制造加工的设计“复制”品,造成了中国室内设计初期阶段的“泡沫经济”的泛滥。也许,此言有点危言耸听。
     欣慰的是,仲松的仿梯田的“山地景观”夜场的设计构成,无不给人们一个全新的设计概念。此空间构成,运用梯田的弯弯曲曲、层层叠叠的空间形态,将这个音乐酒吧空间规划的有“张”、有“驰”;有“深”、有“浅”;有“高”有“低”;有“凹”有“凸”;有“模”、有“样”。从横向水平曲线的舞动到纵向垂直的凹凸曲线,突破了通常空间横平竖直的界面概念。410平方米空间,紧凑地用木材曲面修饰出梯田式的斜面,触发人们对田园风光的留恋。从高出往下看:客人沿着梯田的阶梯式“等高线”往下走可以轻松穿过曲线面分割的空间和酒吧,直到舞池——一个由逐步抬高的台阶形成的表演场地,宛如一只温暖舒适的“木碗”。而层层叠叠、巍峨壮观的大量木材曲线“界面”,不仅让这里变成一座完整的“山间梯田”,还从音乐酒吧功能性主题上衡量,它营造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声场,音乐就像木制曲线和面的流畅,环绕着整个空间。高低错落的空间,迎合人们的自由行为随意性,也形成了人与空间、人与人交流的自然属性。坐在这里,放眼“山间梯田”,会让你劳作了一天的疲惫心灵回归到自然的放松状态,聆听轻松优雅的音乐,它与当下酒吧和夜场流行的喧闹形成天然的反差……
     酒吧的两层空间的界定既模糊,又自然。模糊的是:客人与客人的空间是流动穿插的;自然的是,从“碗底”往上走,一步一个台阶的观景性“攀登”,你会由衷地感到轻松和舒缓而不知不觉地进入二层空间。为达到和二层“围合”层面的曲线界面达到高度和谐统一,仲松用了很纯粹的白色皮革软包来呼应二层悬挑的曲线“界面”。仿“游艇”的包间通过镜面不锈钢“滴水”形态天花流动造型,仿佛在大海上徜徉的动感。为体验室内的田园景色,笔者足足在此待了近二个小时,并走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仲松用雕塑般的设计语言,塑造了室内酒吧和夜场的“田园景观”,为千篇一律的夜场空间灌输了清新自然的鲜活“感官值”。当然,也“改写”了中国酒吧和夜场设计的惯例,为中国室内设计界输入了一股仿自然设计的清风,可圈可点、可歌可颂。就连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伯克利的校友酒会都选择在此举行。来自不同国家的知名DJ们轮番做客,专注于这个室内“山地景观”空间中的音乐,旋律给他们带来的耳目一新。很多国内外著名品牌的新闻发布会都将选址到这里而感到时尚而高雅。毫无疑问,仲松设计的多功能音乐酒吧获得巨大的商业回报。


三、欧美室内主流媒体的评价
     尽管我国的室内设计已走过20多年,但和有百年室内设计历史的欧美比,我们只处在初级设计阶段。中国的室内设计和欧美比,我们的整体水平至少还落后人家少则20年(纯粹个人观点)。但仲松的室内“山间景观”设计“横空问世”,至少缩短了我国与欧美室内设计的历史差距,它的诞生破天荒地引起了欧美多家主流室内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荷兰的著名室内杂志《FRAME》撰文并刊登仲松的作品,文章认为仲松的设计“源自中国南方稻田的灵感融合在酒吧设计中,使其充满了新鲜和户外的清新感。这标志着中国室内设计已突破传统观念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德国著名室内杂志《Gestalten》也不甘落后,将仲松的室内“山地景观”酒吧设计破例刊登在封面上,并评价说此空间理念颠覆了中国人在室内设计的传统概念和设计惯例。这也是德国有史以来第一次高调赞扬中国室内设计师的作品。
     意大利和西班牙《Area  Magazine》、《Loft Publication》等两家著名室内设计杂志闻讯后,居然不约而同向仲松发出了邀请。尽管境外媒体已连续报道过仲松的作品,然而这两家打出的旗帜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我们有我们的报道角度和评判方向……”欧美设计媒体对中国设计师仲松的作品产生了“中魔效益”,令人振奋。
     笔者一直在思考,为何一个中国设计师设计的“山地景观”酒吧会引起多家欧美国际设计媒体的强烈关注和连锁反应?为何在中国每年有上百万个设计刊登发布怎么就没引起人家的关注?是仲松的什么东西触动了欧美设计媒体的“神经”?笔者以为是他别具一格生动的设计理念打动了人家。据悉,这是中国室内设计20多年来,中国室内设计师作品唯一一次被欧美专业媒体如此关注和连续报道,也是中国设计师设计观念不得不让人家刮目相看。仲松为中国设计师在国际上赢得了好评与口碑,也许是2008年中国室内设计界最值得“谈资”的新闻。因此,我以为仲松的设计最大成功,并非在于仿梯田的制作技术有多难,而是在于仲松的设计理念有了“质”的突破。我们有很多设计师之所以在传统空间构成模式“围城”里没有走出来,主要是设计思想“画地为牢”,设计理念“升级”太慢。有的即便设计理念上有些创新,也仅仅停留在空间的表现符号和材质表现上“玩花样”,在表现形态上“玩形式”,在空间构成上“玩装饰”。而仲松却敢在空间设计核心上“玩概念、玩思想”,就此远远超越了我们的设计境界。因为仲松明白,任何空间组织形态和组织形式的视觉表现,只是思想的一个产物。如果你的空间意识还停留在空间表面的表现形态和形式上,充其量你仅仅是一个专业设计的执行者而已。为了保持和“捍卫”自己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仲松的目标就是超越所有障碍和挑战,实现真正有创造性的空间。因此,它不再是简单地表示一个事件或肤浅的装饰形态,空间的境界应基于空间灵感的品质来决定审美。仲松寻找并要完成的是激励人们精神的思想空间,并唤醒人们久违的深层灵魂感受的理性回归——只有思想的人,只有思考的人,才能有所突破……大胆地往前跨一步,从空间表现的传统模式“围城”中“突围”出来,能接近或进入思想设计的空间轨道,那是我们当下作为一个设计师的幸运……
     但愿这种“幸运”的“突围”理念阐述,能通过笔者对仲松作品的解读式点评给业界一点启示。




区 域:
 其他 
地 址:
 北京世贸天阶 
设计师:
 仲松 


当前为2页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Copyright © 2005-2017 宁波装饰网 All Rights Reserved本站实名:宁波装饰 中国装饰 浙江装饰 中国宁波装饰 中国宁波装饰网 宁波装饰杂志
宁波家居网 宁波设计网 中国装饰之窗 装饰之窗 设计之窗  装潢情报 管理员:259379956@qq.com  ICP:浙ICP备07023769号-1
服务热线:0574-87110128 传真:0574-8713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