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室内设计趋向市场化发展,市场的规划和管理导向意识也渐渐浮出水面。按着市场法则,按质论价,按着设计原创的价值衡量今天的设计,检阅铺天盖地的案例,有多少案例是原创的?有多少在原创思考和设计观察上投入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当然,室内设计的市场化运作不可能像工业产品那样有个质量标准,但又不能像目前这样盲目地追求设计数量和容量,而导致中国式的国际案例大超市更加方便了人们的拷贝和克隆,这似乎是一种重复设计的恶性循环,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的整体设计发展,让别人感到中国的设计缺少含金量。如果大家都拥挤在一个设计模式平台上仅仅做一个“高学历”的重复劳动者,不仅浪费了人力资源,同时又浪费了时间资源。而这两个最宝贵的资源价值恰恰是中国本土设计师最不珍惜的,或者就根本就没有这种好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仍然任其盲目发展,无疑也会误导我们的“上帝”设计消费市场及消费者(客户)。很多客户花钱仅仅买了一个功能设计而已……难道我们的设计仅仅是满足客户的居住功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