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之前,用谦卑点墨成金 作为台湾一个大企业家在周末与家人赴山区渡假用宅邸,并同时能成为许多针对国际层次客户的顶级住宿招待所,这个在性格上被双重定位的住宅,在一个什么样的设计基础上可以不着痕迹地完成联系?并彼此相互统一成为一种天衣无缝的和谐化境,成为一种真正的“家”,不管是使用者居住十年,或者只是一天。 首先,设计者还是得回到那个最原始的辩证:两者之间内外在均共有的基础为何?这些基本的建筑组构元素,不论是机能面,抑或造型风格的面向,是不是会互相抵触?彼此不能相容?于是从基地设计开始到建筑及室内设计,最后甚至到软装与陈设的问题,诸多面向繁琐的定性定量之间,一个招待所与假日住宅彼此之间的共生共荣关键,就要在组构元素的联系、渗透、互补之间拿捏平衡。 在内在机能上,用一个自然舒适与高贵气质兼具的客厅、一个与餐厨混合的时尚吧间、两个温暖平和风格的睡房、与一个粗犷的自然野味中夹带着人文韵味的汤区,其实已足够成为高级招待所与休闲住宅间共同的组成元素基础。其间的基本共通元素虽然简单,但对一个充满自信的招待所型住宅而言,其实已经够用。对设计者来说,怎么在简单明确的机能之中,创造更深的使用趣味及生活意趣?在凡俗的现代性基本价值中,如何开创不俗且特属于一种特殊精英族群的使用雅趣及品位风格?这才是设计创作中最耐人思索、最具挑战性且最有趣的一个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