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是个盛产艺术家的国度,让丹麦人津津乐道的不但有安徒生,还有设计悉尼歌剧院的杨·伍重(JoernUtzon),以及杨的女儿———琳·伍重(LinUtzon)。
浸润在童话的国度,琳的作品充满了丹麦的睿智;受到父亲的影响,琳的作品又带有一种严谨;而从小接触的东方文化,让琳的设计作品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自然、东方、童话相结合在一起,营造出的就是“琳式风格”:一种既有东方的神秘又有西方童话的美好的设计。
■秀场
▲冰山花瓶(UtzonVase)
![]() 冰山花瓶的质感来源于冰山,而外形则有些中国鼎的味
作品解读:这是琳·伍重设计的最畅销的花瓶。这组花瓶有内外两层,外层采用喷沙处理,更为精致,无论插不插花,摆在那里都一样好看。
▲安徒生200周年纪念餐具之小美人鱼
![]() 小美人鱼图案的餐具像极了中国的青花瓷。
所得奖项:2004Design Plus设计大奖
作品解读:没有用惯有的手绘和照片,而是采用了艺术化的图腾,将安徒生童话中的小美人鱼复活在现代生活中。
![]() 玻璃花瓶在融入东方柔性概念下,传达出直接、不矫饰的北欧美学主张。
当乘坐铁达尼号的人们遇到冰山时,他们很不幸,遇难了。
当一艘不知名的客轮载着琳·伍重在北冰洋短途旅行时,很幸运,一个经典系列的花瓶诞生了———这就是“冰山花瓶”。
出生于设计世家的琳·伍重似乎总能挖掘到一些存在于普通人眼皮底下的美和形状,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让它变得更完美,然后表现在她的设计中。
从冰山开始,琳·伍重爱上了和冰山有几分相似的玻璃和陶瓷,并创造出许多和陶瓷以及玻璃有关的东西,比如花瓶、盘子、杯子、碟子等等。
琳·伍重设计的所有东西里面,都能找到一种“东方元素”,她说,这和她的“东方情结”有关。
此外,琳·伍重为安徒生诞生200周年设计的纪念餐具系列,也不得不提到。
她把一个个童话故事加上蓝色的花边装饰,让故事里的主角们以一种更直观的方式再生,洁白瓷器中的蓝色图案,竟让人不由自主地觉得和中国的青花瓷器有几分的相似。
对于她设计出来的东西,有时候,琳·伍重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归纳,于是她说:“我相信,一个人不总是很确定自己正在做些什么,也许不算是件坏事。”她思想中丹麦童话特有的放松和不经意,也像她作品中的东方元素,经常在不经意间流露。
而这种不确定的状态下产生的结果就是,当她设计出来的产品摆上市场后,非常受欢迎,很多还是限量版销售。
而下一个作品是什么时候?问一个对自己也不确定的人,又怎么能知道答案?
那就用一种等待戈多的态度,等待琳·伍重吧。
■面对面
“我非常喜欢中国传统的东西”
三足瓷器花瓶让人马上想到中国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是如何在作品中表现你的想法的?
Lin:我设计的出发点大多是从我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比如在我设计的安徒生诞辰纪念系列的餐具中,我要表达的是他作品中和他本人所有的一种全球性的特质,因此我选择了6个最广为人知的童话故事,再加上一个我觉得非常能激励人的故事,而更重要的是,这些故事都能在一个盘子上很恰当地表现出来。
记:在你设计的家居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件?
Lin:我觉得灵感来自于中国的有喷沙装饰的三足瓷器花瓶是一件非常好的作品,因为它总是能让人马上联想到中国、自然和冰。我对此非常满意。
中国的瓷器书法是我灵感的源泉
记:从作品来看,你比较喜欢一个国家传统的东西。
Lin:我非常喜欢中国传统的东西,比如建筑、艺术、文化、装饰品、饮食等等。就拿紫禁城来说吧,你根本就没有任何可以改进的余地,所有的一切都构思得那么巧妙,而且历经成百上千年都还那么完美。
当然,中国所有的陶器、瓷器和青铜器以及书法都是激发我灵感非常大的源泉。我觉得,所有的东西在世界上都起源于中国,当我来到这个国家以后,我觉得的确是这样的。
记:你的下一件作品还会继续使用东方元素吗?
Lin:我从非常年轻时就开始接触亚洲文化,对此也有了比较多的了解,我想这种影响将会长存在我心里,也会经常体现在我的作品中。
父亲的思考方式对我影响很大
记:你爸爸是著名的设计师(设计悉尼歌剧院),他对你有什么影响吗?
Lin:我在一个充满创造力、设计氛围的家里长大。我父亲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就开始工作了,他们所面临的任务就是要创造一个更新更美好的世界。在我的一生中,我每时每刻都看到我的父亲在工作,我也在1976年从他设计的一所教堂里实现了我的一些设计想法。甚至在此之前,当我还是一个7岁的小女孩时,我就为他设计的房子用糖果棒和拼贴画作装饰。因此,我们的生活是紧紧地缠绕在一起的,他思考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我。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巫倩姿 本版图片由Lifemenu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