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湖北路29号的青岛德国警察公署旧址,位于莱阳路4号的青岛水族馆等,这些老建筑今年将通过修缮恢复“原貌”。记者从今天举行的2006年历史优秀建筑修缮工程启动仪式上获悉,分布在太平路和莱阳路周边、中山路周边、馆陶路周边三个区域,共20处40栋优秀建筑列入2006年修缮计划,修缮面积45399.63平方米,预计投入资金600万元。目前首批5处修缮建筑已经确定。 待修缮建筑各有特点 据市房产经营公司副经理于功汉介绍,从去年开始本市实施大规模优秀老建筑的修缮,去年修缮30处48栋,总投资超过1400万元,目前已基本竣工。今年将继续进行老建筑修缮,列入修缮计划的建筑共有20处,包括40栋建筑,这些老建筑各有特点。 从建筑风格上看,以欧式建筑居多,如湖北路29号(青岛德国警察公署旧址)、栖霞路5号(法国驻青领事馆旧址);但其中也不乏具有中国民族传统特色的建筑,如莱阳路4号(青岛水族馆)。从建造年代上看,大多数历史优秀建筑建于20世纪初到20世纪上半叶,均已超过50年。从使用性质上看,其最初大多用于金融银行,如馆陶路3号(三菱洋行旧址)、中山路68号(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旧址)等。也有其他用途,如中山路97号(山东大戏院旧址)、莱阳路2号(海滨生物研究所旧址)、太平路31号(亨利王子饭店宾馆部)。从建筑体量上看,其中的大多数优秀建筑都在1000平方米以上,有的甚至达到4796.21平方米(中山路62号)。 千方百计做到“修旧如旧” 据了解,历史优秀建筑的修缮将按照“相对集中,组团保护”的总体原则,真正做到保护风貌,提升功能,讲究实用,吸引投资。 据于功汉表示,为保护老建筑风貌,在修缮过程中旧建筑需要更换的牛舌瓦、铁皮落水管等材料,将原样加工制作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维修期间,对修缮中拆除的一些老建筑的旧瓦片将由市博物馆收藏。 “许多保护性建筑存在历史资料严重缺乏问题,为恢复建筑原貌增加了难度。”于功汉介绍,为尊重历史,施工方将到市档案馆、城建档案馆、房产档案馆等查阅资料,或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各界征集有关资料及图片,将组织召开由建筑、文史、规划、文物等领域组成的专家论证会,确定建筑的颜色、形体等。据介绍,通过保护性修缮,使其符合结构安全可靠、使用功能完善合理、外观恢复原貌的要求,并最终使房屋建筑达到“完好房”的标准,力求每栋历史优秀建筑都做到“修旧如旧”。 首批修缮5处优秀建筑 市房产经营公司副总工程师盖春岭介绍说,目前已经确定了首批5处要修缮的历史优秀建筑,分别是:馆陶路3号(三菱洋行旧址,现使用单位是青岛纺织总公司)、馆陶路2号(英国麦加利银行青岛分行旧址,现使用单位是文化体育用品批发公司)、太平路11~13号(现使用单位是市文化局)、福山支路18号、常州路25号(欧人监狱旧址),其中馆陶路3号是市文物局2005年公布的青岛第一批历史优秀建筑131处中的1处,常州路25号正在维修申报中,其余3处均为30年代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