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俊朗的外形,笃定从容的眼神,年轻的汪洋带着一股子蓬勃的朝气;一谈到设计,他却有着一种与年龄并不相符的老成和内敛。平面设计出身的他,因内心的狂热选择了室内设计。然而,这一转身虽然足够精彩,却并不容易。他向周围的一切学习,每一步都走得极其稳健。室内设计于他,更像是一种找寻自我、超越自我的生活方式。在设计过程中,他拒绝重复,也从不浅尝辄止,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独特的想法和体会,他的认真里,有一种对于细节的极致追求。

汪洋
汪洋
为什么设计联合创始人/设计总监
采访/杨芝 摄影/
起步
对于汪洋来说,走上室内设计这条路并不容易,却也算得上顺理成章。他有个当过校长的爷爷,奶奶曾是音乐教师,父亲也称得上半个摄影艺术家。这个带着书香气的家庭从小就为汪洋埋下了艺术的种子,而活泼开朗的母亲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性格,让他得以浸润于艺术之中,却又不至于脱离社会环境。
虽然大学学的是平面设计,毕业后还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平面设计工作,但汪洋一直对室内设计持有很高的热情,利用空余时间阅读大量相关书籍,学习专业知识。201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与一位设计师朋友合作,注册了一家装饰设计公司,并正式投入室内设计工作。
凭着这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两个年轻人就这样把公司开起来了,不过由于经验不足,连连碰壁,一年不到的时间,合伙人甩手不干了,只剩下汪洋一人。专业能力和实际经验的匮乏让汪洋寸步难行,尽管如此,他却并没有放弃。那段时间是汪洋被称之为“疯狂”的时期。每周工作七天,每天连续工作十几小时。二十几岁的他,用激情、毅力、坚韧和勤奋实现了人生的转折,摸爬滚打熬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在公司起步阶段,方案频频失败,入不敷出,汪洋却看得很开。“只当教了学费。”他轻描淡写地说道。当然,这样的失败也不是全无利处的,他善于总结并大胆创新,由此,这样的经历反而成了今后的垫脚石,让每一次辛苦的付出都有了价值。
从平面到室内
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曾说过,人的脑袋里有个类似节电模式的东西,一旦你对一件事习以为常了,脑子就会放松起来。设计也是,也许第一次的作品显得生疏稚拙,但重复多次就开始无趣,不那么生动了。汪洋不喜欢停步不前与无谓的重复。他喜欢各种运动,野外探险,痴迷赛车,摩托车。挑战不同的领域对他来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在每一个领域,呈现截然不同的自己,同时也为设计输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和灵感。
他说,表面上看设计和艺术不同,“艺术为己,设计为人”,艺术可以主观表达创作者的意识形态,而设计则更多地与甲方挂钩,前提是要符合客观需求,他希望能将自己的设计最大程度地艺术化,做到“设计为人为己”。
因此,在保证实用功能的前提下,他的设计作品中总是不乏亮光闪现的创意,通过充满趣味性的点缀为业主的生活空间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例如,在最近一个作品中,他巧妙地将业主想要的一个角落的吊灯构思成一只倒挂下来的蜘蛛,内置灯光,相当有趣味性。
汪洋说,平面设计的学习从业经历为他的室内设计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培养了他强大的设计概念意识和一双发现色彩,洞悉光影的眼睛。“从事过平面的人大都有这样的经历,为了一个LOGO的设计,常常是废寝忘食绞尽脑汁,一个简简单单的图标背后是庞大的头脑风暴。”也就是从那时起,汪洋养成了时刻思考的习惯,甚至连睡觉时间都不放过。他说,梦境给了他很多设计灵感,有时白天没想到的灵感竟然在梦境出现天马行空的场景,每当这时,哪怕迷迷糊糊中,他也会立刻拿出手机语音记录下来。
无论他从事的是平面设计,还是室内设计,观察的视角和运用的理念都是一致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他所推崇的“绝对精准”,总是观察,寻找,获取本质,而避免矫饰。按照他自己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避免太多”。
精进
以前在设计一套作品时,汪洋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把空间做得漂亮,以及如何做出酷炫的效果,而今,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与自然的融合,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毕竟,设计还得回归生活。正如意大利著名设计师埃托·索托萨斯所言,设计是探讨生活的一种方式,归根结底,它是关于建立一种象征生活完美的乌托邦的或隐喻的方式。
鉴于此,除了室内的精心雕琢,汪洋尝试着将自然的光、空气、风景导入空间,并与之完美结合。他说,光是唯一无二的自然,它让空间完美;而色彩是能量,很让人尽兴,“比如刚开始这个空间没有光,但恰到好处的光能把空间点亮,带来新的世界,令人感到舒服。光的角色就是舍去人们的欲望,去凝视这种无条件的美,空气、自然风景也并无二致。”如果房间窗户不大或采光不足,但需要创造更多的自然光环境时,他就会考虑采用镜面或是反光系数较高的墙地面及窗台板,让光线经由此稳稳地漫反射开去,撒满整个空间。
同样,针对一个小小的餐厅,汪洋也能通过色彩和光线的巧妙运用打造专属于业主的空间。“我有个业主是对年轻夫妻,工作繁忙,偶尔下厨,我觉得他们的餐厅应该是温馨浪漫有情调,整体空间的感觉是用餐时让人想要来个拥抱的。” 由于厨房靠北,光线阴冷无力,于是,汪洋以暖色调为基调,再加入一些对比色。他采用降低明度的橙黄色作为主色调来削弱窗外绿植的环境色的影响,加入了些许对比的紫色来活跃气氛,这样光和色彩共同作用于空间,产生了微妙的效果,对人的视觉也产生些许的刺激从而调动情感。加上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时段,光线的作用不尽相同,汪洋细致周密的考虑,以及最终呈现的作品让业主又惊又喜。
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设计这条道路上,汪洋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如何将平面设计、空间设计、陈设设计共冶一炉,通过融合不同领域的跨界合作,以呈现丰富且多元化的设计服务是他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问题。今年年初,在经历长时间的精心筹备后,“为什么设计”应运而生。
这是由包括汪洋在内的5名独立设计师共同组建的精英团队,每位成员各有所长,带领各自的团队开展工作,独立操作与相互协作并行。汪洋说,不同领域的思想碰撞和头脑风暴而产生绝佳的创意及解决方案,这是“为什么设计”追寻的目标,也是其最大的优势所在。
日本工业设计师阿部雅世说过,设计应以创造为主,不管是将想象变为现实,还是旧物新用,都需要创造和重塑。欲望的品质,由文化的品质决定。在欲望粗糙的田地里,无法孕育出精致的作物,也无法长出绝妙滋味的果实。借助“为什么设计”,汪洋希望与更多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一起携手并肩,逆流而上,去找寻那些被遗忘的思想观念,发掘设计的真谛,探索设计的价值,体会封存其中的哲学,最终实现长久的良性发展。
展望
在设计风格和方向上,汪洋不想也不愿意过早为自己贴上标签,划分流派。他说,包容与创造,从来都是加速人类发展的强大助推器。他向传统文化取经,也不排斥舶来精华;向设计大师致敬,也谦虚地向业主和自己手下的员工学习。室内设计是一门大学问,从事室内设计的人更是一个“杂家”,唯有谦虚地向周围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设计。
在一个英国设计师长辈身上,他看到了一个设计师特有的认真和细致,以及对于不可想象的繁琐的把控能力。这个亦师亦友的设计师告诉他,设计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坚持下去,才会有所成就。扩大眼界的方法首先是要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其次是“World experience school”,就是有计划的去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体验不同的文化,这对一个创造型的设计师来说也许比在一个学校进修好过100倍。
汪洋说,自己不是一个喜欢“寻根问祖”的设计师,但很愿意在设计中保留一些经典的设计文化元素,毕竟经典的东西都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它们常常能唤起人的一些回忆,代表一种时代,寄托一种悠远的情感,“尽管可能只是在形式的运用上稍加变化,却能给人带来意外的惊喜。”
他也向音乐与电影学习,吕克·贝松和鬼才昆丁·塔伦蒂诺是他最喜欢的导演,一个片头,一句文字对白,抑或细微的颜色处理、空间布局以及跳跃式的节奏处理都能给他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并运用到空间创作中去。通常来说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对于他,设计就是他的生活。
现在的汪洋有着太多的想法,往往一个念头冒出来,还未等完整地表现出来,新的念头又已泉涌而出,所以汪洋的设计走向还无法也不必早早下定论,可以大胆揣测的是,千变万化,不离其宗,他的设计,正朝着更精彩的方向精进提升。
作品欣赏:
项目名称:MC家居概念馆
建筑面积:400平方米
主要建材:墙纸、涂料、水泥花砖
设计单位:为什么设计
设 计 师:汪洋
参与设计:Stefan Meyer
设计预约:18868665997
211文化创意园区位于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9幢民国时期不同风格的小洋房与原址后现代风格的厂房组合,形成了具有强烈视觉冲击感的建筑景观,也因此吸引了设计师和甲方,将同样具有视觉冲击力,古典与后现代交织的MC家居放到了这里。
作为一个家居品牌的Showroom ,本案设计的核心是体现品牌的内涵与价值,MC的品牌解读是marvelous collection,翻译过来即是了不起的、令人惊异的收藏品。选择在艺术园区里一座民国风格的建筑里来呈现,正是为了契合其兼具历史感与艺术表现力的华丽调性与略带夸张的后现代戏剧性风格表现。
设计师选择的这座花园洋房带有英国新古典主义府邸风格,隐约可见路易十六时期的宫廷式样,即使是三层砖木结构小楼,格局依然宏伟:坡顶屋面覆以洋瓦,青砖铺面、红砖勒边,阳台簇柱着粉提亮,有着时光洗练的惊艳。
沿着芳草与台阶,我们推开了MC的门。沿着犹如时空隧道般的狭长过道而行,入眼便是强烈而浓重的色彩表现、奇异而抽象的图案造型,复古而时尚的超现实气息迎面而来,仿佛进入了莎翁的戏剧世界,欧洲贵族们的庄园古堡之内。
这里每个空间的功能与主题各不相同,却又因色彩或材质彼此联系过渡,仿佛营造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家庭,也为这戏剧化的场景带来了生活的气息。产品就好像得意的收藏品精准地摆放在略带夸张的空间里,令人产生欲望窥探每个角落。整个空间没有选用太多的辅材,除产品外的材质表现,所有的墙面借由墙纸和涂料来烘托丰富的氛围,但是区别与一般的展厅,家具虽然是这里绝对的主角,但却并不显得突兀和强势,二者的关系,或许可以用如鱼得水来形容。
说不清是洋楼浑厚的历史底蕴包容了MC的特立独行,让她从高傲的艺术中走入生活,还是MC的美丽唤醒了洋楼,让它抖落历史的尘埃,重新焕发优雅而时尚的光芒,只觉得他们是如此的和谐,仿佛天生一对。这也令我由衷地赞叹设计师对环境、建筑、空间以及家居气质的把握,让它们能够如此完美地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