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塑功力 外塑形象
走出“套路” 走近创新
台湾的设计师一般都受到了来自台湾设计背景和教育背景的影响,凌子达也不例外。台湾空间设计语言,从结构上讲,以空间秩序井然有序、语言逻辑严谨见长,以空间构成规划走向、画面清爽而简约为特色,擅长用块面整合界面与界面的关系。从色彩上讲,受日本的影响,大多善用素色、单色、纯色,以少胜多,也就是以最少的元素表达最丰富的感觉是台湾设计师最富有的才能。凌子达用这样的才能,加上自己对空间构成的敏感,对建筑结构专业的钻研,他用严谨的逻辑+洁净的素色+块面整合界面+空间构成要素+建筑生长的超跨度家具高度融合等现代表现手法,在去年连续敲开了亚太室内设计大奖和享有“室内奥斯卡Andrew Martin International Awards”大奖的两扇大门……
同一件作品荣获了两个在国际上颇有影响的设计大奖,可见凌子达的设计境界和设计功底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和深度。但他给我的印象:仍然不满足大奖给他带来的荣誉,他总觉得他的设计语言塑造和开拓空间的余地还很大,但一时还找不着突破“台式语言”的出口。他很清楚“台式语言”是台湾设计师的看家本领,当他意识到这样的“看家本领”在大陆的台湾设计师有千千万万时,他又有一种紧迫感。他对笔者提出的语言创新意识非常感兴趣,有不少设计师在固守和模仿单一的语言圈子里一转就是好几年,凌子达以为语言的表达式有自己特有的印记符号的。那么,改变自己特有印记的符号,与其说是空间的装饰,还不如说是表皮。改变表皮是容易的,比如表皮材质肌理对比、虚实、阴阳、冷暖、开合、明暗等关系。然而要改变自己的设计和观察方法,尤其对空间认识的思维模式却是困难的。这里面涉及自己的世界观,知识结构过虑系统知识链的咬合润滑顺不顺畅?能否看得清空间构成运行轨道的方向?能否意识到空间的属性是多元的,是富有信息的,甚至是带有时代精神和历史文化的,因此,空间属性是因人而异,因物而异,因结构而异的……
新古典 新在哪里?
现在一说新古典,“唰”的一下,差不多所有的人脑海里都“闪现”欧洲宫廷庄园古老的英式或法式富丽堂皇的花式线条、花边图案造型,因此盲目跟风和模仿的新古典比比皆是。凌子达同样也面临这样的思考:新古典是在尊重古典的构成美和贵气美的基础上,能否用现代时尚的元素去改造古典主义的结构?能否用现代审美眼光去透视古典空间?甚至能否用简约的语言去提升新古典风格的核心内容?也是说用现代简约和时尚元素去“过滤”欧式设计的传统语言,并“提炼”欧式设计核心价值。
我们在莱茵郡的别墅空间里,终于看见了凌子达在塑造新古典空间规划的设计思路。从空间构成语言上,凌子达运用了简约手法,将空间秩序简化到了一个极致,画面上的旋转楼梯,壁炉,乃至整个空间界面都以白色调统一,然而再用黑烤漆家具的“点”去装饰彰显空间的华丽,窗帘和地毯的灰色块平衡了黑白对比的过渡,不至于黑白对比色过于强烈而消弱了空间的层次过渡和空间节奏感。另外,笔者注意到这个用黑、白、灰塑造的空间,6个界面的线条节奏点控制得非常得当,设计师将欧式线条构成的量压缩在白色基调的底色中,点到为止,像谈谈的暗花那样,低调衬托着黑烤漆带银边家具闪耀着现代时尚的光芒。尤其令人感叹的是,凌之达自己亲手设计法式家具的质感和肌理,在细节打磨处理上,给人极具精致和奢华,特别是茶几的银色花边线条带有一种法式情结,仿皮质布艺沙发暗花的低调和黑白灵动的弧线图案屏风都在诉说一个极具现代时尚气息的故事……
就是那么简单,一个崭新的新古典风格的空间给我们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新古典不一定要那么多线条,也不一定非要罗马柱,更不一定非要水晶灯。其实,体现新古典核心思想的元素有很多表达方式,所谓新古典我认为从骨子里先天就有一种贵族血统,但不一定非要古典的花瓶去装,同时新古典有一种极具华丽的低调奢华,但不一定非要“张牙舞爪”;更重要的是新古典必须还有一种修养与气质,我们不一定非要将它刻画的如此媚俗,说到底,新古典是一种超贵族境界的新思维和新的生活方式……
现代艺术 创新空间
让笔者感兴趣的是,凌子达不仅在空间构筑上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同时他还在样板房概念创新上也有自己的创意规划。另外一套是南通万达的样板房,这个空间构成灵感起源于艺术体操的丝带舞动,一圈圈连续不断的丝带翻舞,动感十足。因空间狭长和纵深感,让这个“丝带”舞动有了这样的可能性,这里最大的难题是“丝带”的纵深舞动,从哪里开始?从哪里收口?即便是找着了“开始”,那么,开始到结尾整个过程螺旋式的构成如何与实际空间结构的6个界面做对接?比如梁的处理?空调位的出风和回风方向?尤其是功能的设置和动线的设计秩序,包括功能区域与“丝带”造型区域的界限分割都是需要极高的处理技巧和逻辑推理。
凌子达的思路:先用咖啡色界定白色的“旋转”空间,在“旋转”界面连接面积上,再用几何面积确定块面的起伏,大小,形态和标高,并在面和点的节奏上,根据家具的“点“与“旋转”概念空间面的融合,精心规划餐桌、椅子、沙发、茶几等家具系统语言。于是,我们看见了在“旋转”白色空间的“丝带”串起了一个有趣的空间。所有家具形态与“旋转”空间的“转折”方向都保持了高调的一致。即便是个微不足道的茶几,哪怕是盏台灯,凌子达都倾注了他“固执”的一面,将形态与质感,造型与体量,动感与稳重,功能与形式,节奏与细节等都做了细致的考虑,拿捏得当。当然,对于这样形式感很强的“旋转”空间,笔者也发现由于“旋转”空间的走向并非是按“横平竖直”的秩序排列发展的,因此,就出现了水平方向上起伏多点标高和垂直空间的倾斜,尤其倾斜的垂直界面上的门洞在视觉上发生了变形现象,顶面与地面的阴阳角度的衔接如柔软些,再自然些,也许感觉还会更好一点。当然,这样的美中不足无损于凌子达对现代空间语言的探索精神,也无损于他“偏执”于擅长捣鼓空间构成的灵性。
我采访过不少设计名家,在年轻的设计师队伍里,像凌子达这样不动声色、内敛厚道,踏踏实实做设计,做学问,做功课,内塑功力、外塑形象的设计师在业界确实不多,他是笔者最看好、最有思路和最有才气的设计师之一,笔者期待他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南通万通未来城样板房
莱茵郡别墅样板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