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宁波装饰网!  登陆  免费注册
  您现在的位置: 宁波装饰网 > 人物访谈 > 正文

解读宋微建空间语言的“中国情结

http://www.cnbzs.com 2011/4/6 14:24:46 来源:宁波装饰网 浏览次数 200 次
    他尊重传统,崇尚自然,特别讲究中国文化的纯真与纯净;面对设计商业化的“垄断”,他却几十年如一日,坚守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打造了一批批“中国制造”的品牌;纯真的设计,让他的空间充满了一种本源的质感美,而纯净的手法又表述了一个设计师的“中国情结”……


宋微建

奖项
1991 《国家森林工业馆》获最佳设计装修奖并获“最佳设计师”称号
1995 德国国际森林工业展览会《中国馆》获“最具民族风格特色”称号
1996 《song宅》获首届“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铜奖
1998 《苏州会计师事务所办公楼》获新西兰羊毛局中国室内设计大奖
1999 《葛兰素威康(苏州)制药有限公司》获世界著名工程管理公司美国克瓦纳约翰颁发的“项目质量控制大奖”
2005 《苏州老东吴食府雅都店》获“2005年中国十佳饭店”评比第一名
2006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朴园)》获第二届室内设计观摩展“最具创意设计奖”
2006 《同里湖度假大酒店》获中国饭店协会评比的“饭店室内设计一等奖”
2006 《广西贵港国际大酒店》获“最佳酒店大堂设计作品”奖
2007 中青旅酒店获“中国酒店设计大师赛-最佳照明设计”奖项

采访/满登    摄影/
    在中国设计圈,宋微建是以尊重传统、崇尚自然、主张设计要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闻名大江南北。按说中国人做中国设计就像国人说国语那样自然,遗憾的是,当下中国号称百万设计师的队伍里,能几十年如一日研究中国文化设计,坚守传统和传承,可谓寥寥无几,少而又少。
    在中国的大地上,本土设计师不习惯用中国语言做设计,这是一种很奇特的现象;并非他们不爱国,也并非他们不喜欢中国文化。如果从深层次看,一方面是中国的主流设计曾被清一色的西方文化“垄断”了,一些简约、现代、新古典,甚至欧式、美式、意式、地中海式等五花八门的西方文化语言几乎成为当下设计的“主流”声音;另一方面,我们的媒体也曾为这些“主流”声音推波助澜,开启了一路“绿灯”,这就难免造成了设计市场“集体意识”和“公众判断”被“误导”的认可环境。当人们都以为“设计西化”越来越正常,名正言顺,甚至将能不能做西式的设计当成一种很时尚的事情去衡量的时候,笔者以为这显然是有问题的。
    面对全民流行“西式设计”潮流,宋微建似乎更加坚定了走中国文化设计道路的信心,我们从查阅宋微建历年作品年谱记载发现,他的“首都博物馆(新馆)”、“老北京民俗馆”、“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馆”、“苏州历史文化古街山塘街改造工程”等作品都反映他对中国文化的追求和体现。
在纯真中运作传统文化
    宋微建并不否认当下设计的西方文化流行对中国设计的融合和推动,就像中国引进国外高科技技术势必会促进民族工业发展一样;他从很多作品流行西方文化元素的同时,也让他看见了一些西方文化元素与中国文化“嫁接”的创意。也就是说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引起了越来越多西方设计师的高度重视,尽管他们在表现中国文化元素上有自己的理解角度和表述方式,也意识到了中国元素将是未来设计可持续发展的策源地,在国际设计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将中国元素当成衡量你的作品是否有“贵气”的一个标准。
    作为一个中国本土设计师,宋微建似乎感觉到一个关于复兴中国文化设计趋势,蓄势待发。他没有理由比“老外”做得差,他也没理由做不好传承中国文化的设计。通常在做有关老建筑改造设计理念上,在设计界有两个约定成俗的设计原则:一个是“修旧做旧”,旧做翻新,恢复原貌;一个却是“修旧创新”,在尊重传统基础上,做些必要的修改和创新。因此,对保护与改造老传统建筑设计装修观点上,宋微建的态度是——既要尊重传统,又要适当地对传统某些元素做些“微调”,他主张对于老建筑改造,还是以“保”为主,以“改”为辅。尤其老建筑空间,哪些要保留?哪些要修善复原?哪些要“微调”?哪些要装饰“布景”?都必须“点到为止”。他不太赞成让老建筑空间“大动”而占有太多的现代构成资源方式。理由是:任何一个老建筑空间都凝聚了它的历史和岁月的“气场”,定格了老建筑那穿越几百年的气质特征,如果“动作”太大,开“膛”破“肚”,恐怕会惊动沉淀在老建筑里几百年风云历史的灵魂……
    我们在“朱家角菜馆”的案例中,又一次见证了宋微建对老建筑改造空间的尊重与维护,保留与“微调”关系上纯真“手术”处理方式。他保留了原结构的“骨架”,门窗,甚至保留了原木柱上斑驳脱落的老油漆痕迹,因为那上面很有可能在过去的200年时空里(老建筑为清末民初),说不定有哪位名人雅士倚靠过这根柱子上,曾经一边饮酒,一边吟诗赋词,上面还粘着诗人的灵气。尤其对地面的处理,宋微建特别讲究对“地气”的保护,经过几百年风雨沧桑的历史穿越,那上面凝聚了多少历史人文故事的沉淀。他对老建筑的“地气”似乎特别敏感。因此,用物理“还原法”,依照当时地砖材质还原了原来的地砖、地质和肌理……
    在茶馆功能划分上,用12扇高仿真水墨画玻璃屏风,将原空间一分为二,设计师却没“顾及”古建筑和园林的镂空艺术,正好可以“大显身手”,屏住他对江南园林设计的功力欲望,颇像武林大侠,即便武功盖世,拥有十成功力,也是“点到为止”,他以为现代茶馆经营不仅要考虑传统延伸下来的某些传统元素,同时也要考虑现代人的品茶方式和“私密”呵护,让两边都有独立空间而不受任何干扰;在设计老建筑的传承与服务于人的关系上,人性化的理念有时要高于老建筑保护的“教条主义”,不仅是对传统的尊重,还是对焕发老建筑的现代文明回归于理性的思考。他一向主张老建筑改造设计不仅要有“地气”,也要有“人气”,要给人经营或使用,别像“菩萨”那样给“供”着,反而会折老建筑的“寿”。
    当然,我们还是从宋微建在处理老建筑空间的“骨架”与内部“血肉”关系上,发现他对传统空间的改造“手术”,偏重“保守”疗法。也就是尽量维持原貌,即便是“微调”处理,也是小心翼翼,唯恐“得罪”老建筑的“灵气”。除了否定复制和老建筑同岁的模样官帽椅外,他接受了仿中式沙发,在开发传统空间设计理念上,较好处理了还原历史与舒适度的关系。
    至于对老建筑改造部分,他还是坚持“微调”方向,即便要吊一盏灯具,摆一个茶几,铺一块地毯,挂一幅书画,宋微建还是坚持“老料新做”或物料“旧做”的处理手法,尽可能将老建筑历史文化气息灌输在每一个细节,因此,在提到的这些设计配套陈设点缀上,他都毫不犹豫地用老建筑历史文化气息规范在传统的语言中,并给予高调的统一。
    美中不足的是,在老建筑与亭、廊的设计语言上有些前“重”后“轻”,从老建筑空间走出一条亭与廊的规划看,不难发现宋微建在驾驭老建筑改造艺术上的功力与思考,不仅是对老宅子原先“孤形单影”的一个丰富补充,还是对老建筑生命的一个延伸。问题是在老建筑与新置入的亭与廊的语言上,设计师显然是取了老建筑身上的“形”,而忽视老建筑的“法”,假如在仿造亭与廊的古典构造形态——其古典园林手法再仿真些,再地道些,那种“形似”过于单薄和飘逸的感觉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在纯净中透视老建筑
    在另一个案例“小海发廊南京西路店”的空间语言上,宋微建又换了一种现代时尚的审美情趣语言来透视这个空间,其设计语言虽和菜馆不同,但表现手法殊途同归……
    这是一个有着100多年西班牙老建筑,欧式的线角,那个年代的钢窗和钢门仿佛都在诉说着一段历史。空间虽小,功能也简单,但让笔者惊讶的是:设计师不仅熟练运用了现代前卫语言,现代极简主义和古朴怀旧的语言去“混搭”空间,还将三种语言“对接”的如此自然。尤其是顶面像树枝一样的碗灯,极具抽象而格外生动、活跃室内的气氛。这些能引发不同联想的“混搭”给人一种干净、利落和怀旧印象。特别是对原钢窗、钢门的保留,似乎给我们带来了100年前的气息,这不但是对历史的怀旧,还能看出设计师在驾驭老建筑改造上的功底十足。坦诚地说,要保留这100多年前的物品,而且是如此老旧的门窗,假如没有点留恋历史回归感和新旧对比艺术理念,恐怕是很难下手的。笔者知道美发厅地上铺上的皮毛地毯,显然是“补缺”,放着那么一大片地方空着,仿佛总碍着设计师的审美观。然而,笔者以为有“画蛇添足”的嫌疑,如果拿掉或许会更符合发廊工作的原理,这就避免了剪掉的碎头发被皮毛地毯吸收的可能性,或许画面更纯净一些……
    像这样一类的服务性空间,不少设计师在创意、构思、功能划分、语言技巧等都能一路“过关斩将”,但往往在审美情趣与空间使用管理细节上还存在一些美中不足,笔者以为,这其实已超越了设计专业的层面,更多的是设计以外的生活体验,当然,这一切并不影响设计师的主题表述和对外形象,“瑕疵”总是伴随玉石的美丽并存的,那么,我们能否在精雕细刻玉石的荒料上减少人为的失误,增加眼力的透视能力……
 
 
 
 
 
 
 
 
 
 
 
 

作品案例

Copyright © 2005-2017 宁波装饰网 All Rights Reserved本站实名:宁波装饰 中国装饰 浙江装饰 中国宁波装饰 中国宁波装饰网 宁波装饰杂志
宁波家居网 宁波设计网 中国装饰之窗 装饰之窗 设计之窗  装潢情报 管理员:259379956@qq.com  ICP:浙ICP备07023769号-1
服务热线:0574-87110128 传真:0574-8713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