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两个时空的思想者
宁波装饰:满老师您好!我们是老朋友了,在业界普遍有这样看法,精通设计的轻视理论,而精通理论的却疏于设计,看了您最近做的设计,我发现您在空间处理上用了些新的思维方法,作为一个资深设计评论人,您在做方案时优势在哪?最关注的又是什么?
满登:很有趣的话题,我是写过一些东西,那都是我在接触客户,接触社会和市场有感而发的,谈不上精通理论。我也不是研究理论的,室内设计是门综合系统的工程,如果有一些理论做导向和理论基础“垫底”,或有一些设计以外的东西,你可能在观察问题时,比别人看到的要多一些。打个比方就像潜水,别人只能潜入5-6米,你却有能量下潜20米,甚至沉到更深。从本质上讲,真正的设计配方在学校里是根本学不到的,它也不在专业书刊里,而是在设计以外。
很多人以为满老师只会舞文弄墨,其实写作只是我的业余爱好,实际上我一直在做设计,做有趣的设计,只有做好了设计,进入了空间轨道,亲历空间的深入思考,你才有可能炼就一双像显微镜那样的眼睛,将评论写得更有趣和精彩。这个时代让很多隔行如隔山的不同行业,跨界、交叉、嫁接和碰撞并产生巨大的效应的新闻比比皆是。至于我的优势,我好像谈不上什么优势,既不科班出身,也没有显赫的国外教育背景,比起他们,我只能算半个设计师。我在做方案时最关注的不是设计,也不是设计费,而是与客户迅速交上朋友,交情和交心。
宁波装饰:看过您的设计作品,发现您特别讲究空间构成,讲究平面构图并擅长将生活情趣富有哲理性的东西藏在设计中,能否谈谈为什么您对别墅设计情有独钟?
满登:我曾经和媒体讲过,作为设计师,面对空间,不仅要“重装饰”,也要“重设计”。如果将空间比喻成一个人,那么,装饰——不过一层外表而已。如果这个人的品质、气质、学识、形象、皮肤、身材都不怎么地,再好的装饰包装也是毫无意义的,主次关系是不可以颠倒的。当然,将“软装”作为单列式的一个项目是可以的。因此,我一直主张作为设计师必须多琢磨空间,研究空间构成运动与人的生活关系,研究空间与人的精神层面的关系。赖特的流水别墅经历了近70年的风风雨雨,几乎没有一点人为的装饰,到现在仍然没有过时,天人合一的设计境界令人感动。我认为好的设计理念和思维方式是不分国界的,也不会因为你是科班出身,就优先分享,也不会因为你不是科班出身,就远离你。好的设计理念和思维方式,以及能否创作出流芳百世的作品和“出身”没有因果关系的。
关于对别墅的设计钟情问题,我以为别墅空间体量较大,有些已超过1000平方。由于空间横向和纵向空间都比较有挑战性,再加上楼层的垂直空间的延伸,它既有“家装”设计的内涵,又有“公装”设计的外延。从理论上讲,能驾驭别墅空间,也能控制其他相关类型空间。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的细分,每个人在做设计时都应有专长和优势,那种所谓面面俱到,任何设计都能做的说法,显然是“忽悠”人的。
宁波装饰:从接触设计这个圈子到现在,您觉得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满登:人心浮躁、好高骛远。没挣到钱的,不择手段在挣钱;没出名的想出名,不惜一切代价嚷嚷着要被人关注,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生活隐私,包括自己购置了豪宅、和女朋友出国旅游,买了宝马,都急不可待、大张旗鼓地向媒体曝光。各种媒体资源反复过度兜售所谓名人名师的审美疲劳也进入了一个极限,并吆喝着,东称一个“大师”,西捧一个“大师”,弄得大家不知所措,也不知向哪位大师看齐。要么,自个总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谁都不放在眼中,特别是获过什么所谓奖的一些年轻设计师,由于浅薄、气盛、冲动,背着心高气傲的精神包袱去游走设计生涯,这相当于患了“精神自闭症”。至少会在相当一个时期“感觉良好而原地踏步”,很难走出设计周期率。
宁波装饰:很新鲜的话题,请问满老师,什么叫设计周期率?
满登:世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逃不过自然规律的“制裁”。时间有周期,物种也有周期,人的生命周期是按年龄段划分的。人对知识的储备、吸收和运用也有周期的概念。因为设计师在空间表述时,他会调动自己吃奶的劲,全力以赴表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甚至有过度地表现欲。这里面还不包括表达情感和技巧,如果你在两年以内,你所表现的东西还是重复两年前的东西,你就是没有走出周期率。如果老是重复自己两年前的东西,这不仅是一种设计资源的浪费,也是设计生命的浪费。我曾形象将他们比喻成高级复制劳动的城市白领。
宁波装饰:您说得非常生动,也非常深刻。作为国内资深设计评论人,您是怎么看待当代中国设计师的?他们在哪方面还存在欠缺?
满登:中国的室内设计不过20年的历史,时间很短,但发展的很快,尤其近两年,中国本土设计师在国际大赛上争金夺银,频频获得荣誉,为中国的设计人争添光彩。但客观地说,就整体水平发展我们不敢和欧美比,哪怕就和自己的近邻日、韩比,无论是整体设计水平,还是设计理念,以及材料工艺的制作和运用,尤其在语言创新方面,我们还是相差蛮多的。就我对这个行业的调研发现,我国的室内设计发展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什么概念?中国的设计师仅仅解决了温饱,大部分设计师都买不起房子,过着颠簸流离的生活,居无定所。国内过亿的国家重点设计项目都被境外设计机构拿走,我们只能做别人的“下家”,打打下手,做做深化补充设计而已,就设计创造价值而言,我们还未取得真正的设计话语权和设计席位。
导致这种现象原因很复杂,一是现行的教育体制和现行的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二是中国室内纯设计产业的生产力低下。主要表现在设计师职业再深化教育培训渠道和平台还未建立起来;设计师评估、设计研发、设计调研、设计评论等系统或成建制的体系还几乎是空白。比如说,你拿了高级设计师的资格证书,并不代表你是成功的设计师,由谁来对你可继续发展做评估?做认定?你的设计在全国平台处于一种怎样的层次?比如对金奖作品的权威评估评奖的认可?获奖理由?你是因什么获奖?是突破了一个传统概念?还是在设计语言上有创新?
至于中国本土的设计师还有什么欠缺,这个问题说出来可能会得罪人。如果有欠缺的话,我以为可能在知识结构上不够扎实和丰富,看问题本质的综合功力也许还欠缺些,自我表现控制修养内涵还不到家,创新的审美情趣爱好范围太窄,艺术鉴赏的辨别能力还有待于加强,尤其对中国几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知之半解,了解甚少。说到底还是自己的思想意识沉淀和综合能力还不够独立。
宁波装饰:在探索成功的路上,您觉得什么最重要?
满登:独立思考,摸着石子过河,发展是硬道理。我给大家的成功配方是:思考+行动+总结=成功
宁波装饰:您在工作之余还撰写了大量的设计方面的评论文章,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投身于这些工作,您的初衷是什么?写作与设计是什么关系?
满登:人可以有很多爱好的选择,有人喜欢上网聊天,有人爱收藏,培养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还有些人迷恋搓麻将,而我喜欢写点东西,将近30年工作资历和生活阅历所观察和过滤的东西,包括有益于社会,有益于设计的观察积累和大家分享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在写东西时,也是我最为休闲的方式之一,让精神沐浴在思想的放飞上,那是一种忘我境界,进入写作的境界让我思考了更多,让我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如果我的写作能为大家带来一些快乐,带来一些思考,带来一些精神上愉悦,那也许就是我的初衷。
其实,写作和设计并不矛盾,通过写作反而会让我在深入空间研究时,带着很多议题去探索,再去求证理论指导实践的依据,同时在深化过程中,又通过实践去丰富和完善理论。通过写作,将图像信息的精华提炼出来再转化为文字信息,让我发现了很多东西,再由文字信息压缩发酵触发和挖掘新的图像信息,我游走在文字信息和图像信息之间,两种信息相互碰撞,交流,拓宽了我的思维方向,也造就了我善于渗透图像的眼力。那种提高设计思维方法爆发力和设计创意的动力是无限的。那么,是写作激发了设计,还是设计推动了写作,就像汽车发动机的“活塞”,是“活塞”运动激发了发动机的能量?还是发动机给“活塞”运动提供了澎湃动力?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写作是设计的“发动机”,那么设计就是写作的“活塞”。二者对我来说不分彼此,我乐意在这两个时空穿梭,它会伴随我一生。
宁波装饰:您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满登:我没有太崇高的目标,只想弄明白活着的意义,走好自己的路。
苏州别墅
上海九亭颐亭花园